天道地道的合一【国学】
称得上自强不息而又厚德载物的人,历史.上不在少数,宋代名相范仲淹即是一例。也许是受和儒教的双重影响,他从小就有积极人世之心,并立下济世度人的志向。有一次,他到祠堂求签,卜问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说不可。他又求一签,祈祷说:“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道:“不能利则生民者,非大丈夫之志也。”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下济世度人的大愿,仍孜孜以求,修德修能,不料精诚所至.科举高中,步人官场。他心忧国计民生,举凡公事,无不全力以赴,守边有军功.令外族不敢侵犯;在朝有政绩,博得众口赞誉,因而事业大获成功,终成一代贤相,并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
范仲淹除勤于政事之外,修德方面从未丝毫放松。当宰相期间,他生活俭朴,布衣蔬食。把俸禄省下来购置义田,赡养一族的贫寒。他曾在苏州的南园买下一座住宅,后来听风水家说:“此屋风水极好。后代会出公卿。”他想,与其发一家,不如发大家,于是将住宅捐出来,改成学堂,希望苏州子弟多出人才。结果,不仅苏州出了不少人才,他自己的四个儿子个个都是才华杰出、尊为崇高之士,或为宰相,或当侍郎,而且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美德,生活俭朴,乐善好施。由于范氏以济世度人立身,子孙数十代,人才辈出,繁荣了八百多年,真称得上是厚德载物!这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合理地利用时间【大智国学】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篇》
这句话说的是孔子看到河川里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他所说的“逝者”,没有特定的所指,而是包罗万象。天地如此,人亦不例外,一个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年,即去一岁。
由此可知,自然界、人世间、宇宙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昼夜不住地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正如李太白《将进酒》中所说:“奔流到海不复回。”古希腊哲人也说:“灌足急流,抽足再入,己非前水。”
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包括很多意义,可以说孔子的哲学当中,尤其人生哲学的精华,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中。先生认为历史是不能停留的,时代是向前迈进的,宇宙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其实,按我们的理解,这两句话说白了就是时间问题。逝去的东西不会再回来,因此我们必须抓住现在。 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高效利用时间的能手。没听说有哪个懒惰的人可以成就伟大事业。
很多家长都会发愁孩子的记忆力不好,因为记忆力的好坏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其实孩子们的记忆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忙,有很多方法都可以派上用场,让孩子拥有强大的记忆力。
记忆力其实是孩子对其他事物深刻的感知,有了感知才能更好的记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记忆力。
加强感官刺激
记忆的前提就是孩子对事物深刻的感知,由此知道孩子的感官能力对记忆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多种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这些感官能力的开发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想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纸,不仅仅可以让他们看,还可以让他们用手去撕,把纸放在水里,翻书听纸发出的声音,闻一闻涨涨的味道,这样的尝试能加深孩子对知识的记忆。
明确近期记忆目标
其实不仅仅是培养孩子记忆力这件事需要有目标,人做什么事,都需要一个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所以,在培养记忆力的过程中,家长必须给孩子制定一定的目标,这是培养记忆力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确立近期目标呢?首先,家长要把长远目标分为不同的近期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的走,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的实现。目标切记不能与孩子的能力相差过大,否则孩子完不成既定目标,会感到自信心受挫,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