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鸣器驱动电路一般都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个三极管、一个蜂鸣器、一个续流二极管和一个电源滤波电容。
1.蜂鸣器
发声元件,在其两端施加直流电压(有源蜂鸣器)或者方波(无源蜂鸣器)就可以发声,其主要参数是外形尺寸、发声方向、工作电压、工作频率、工作电流、驱动方式(直流/方波)等。这些都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2.续流二极管
蜂鸣器本质上是一个感性元件,其电流不能瞬变,因此必须有一个续流二极管提供续流。否则,在蜂鸣器两端会产生几十伏的尖峰电压,可能损坏驱动三极管,并干扰整个电路系统的其它部分。
外观结构压电式蜂鸣器通常呈圆形,由压电陶瓷片、引线和共鸣腔组成。
而中间的压电陶瓷片又由金属镀层、陶瓷片、胶水、金属片构成。
常见的压电式蜂鸣器的形状及电路符号如右图所示:
从电学角度来看,压电陶瓷可以简化为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容的串联模型。折叠编辑本段分类除上图所示的两根电极的全电极型压电蜂鸣片之外,还有一种三个电极的反馈电极型压电蜂鸣片。通常全电极型蜂鸣片驱动电路简单,但发出的声音较小;反馈电极型驱动电路相对复杂,但发出的声音较大。
而利用I/O 定时翻转电平来产生驱动波形的方式会比较麻烦一点,必须利用定时器来做定时,通过定时翻转电平产生符合蜂鸣器要求的频率的波形,这个波形就可以用来驱动蜂鸣器了。比如为2500Hz 的蜂鸣器的驱动,可以知道周期为400μs,这样只需要驱动蜂鸣器的I/O 口每200μs 翻转一次电平就可以产生一个频率为2500Hz,占空比为1/2duty 的方波,再通过三极管放大就可以驱动这个蜂鸣器了。折叠编辑本段驱动电路由于蜂鸣器的工作电流一般比较大,以致于单片机的I/O 口是无法直接驱动的*(但AVR可以驱动小功率蜂鸣器),所以要利用放大电路来驱动,一般使用三极管来放大电流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