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需求缓慢恢复,中小h型钢钢厂对后市持谨慎乐观态度。通过对中小厂商包括钢厂钢贸以及下游用户的草根调研,我们分析认为,目前下游需求正在缓慢恢复,长材产品对应的建筑及基建及相关行业的恢复速度要好于汽车、家电机械等板材类下-行业。而中小厂商对后市抱持谨慎乐观,一方面“银十”之后淡季到来钢铁需求将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下游补库和需求转好双重因素叠加带来的本轮上涨在粗钢产量缓慢爬升的过程中还有持续空间,但粗钢产量即供给量是决定要素。
钢企跨界仍待验证
在前述张姓贸易商看来,我国东北地区明年木材将要禁伐,未来进口木材将是满足国内需求的支柱。
在山东岚山港一位木材贸易看来,我国的木材进口加工、转运,都是在一个比较低端的,单打独斗、零散的、浪费状态下进行的,“曹妃甸想通过国际木材工业园的打造,对行业进行一次整合。”
对于将来文丰木业领衔的曹妃甸木材产业,贾振武认为,“这里的木材进口,占到全国15%~20%左右的份额,在将来应该是一个客观合理的数字”。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涉足非钢产业的企业而言,如何在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进行调整,亦是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曾表示,2011年,在5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总额中,钢铁主业利润占到50%,而非钢产业的利润占比为26%。
此外,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让钢企放弃钢铁主业并不现实,但非钢产业的高利润率,也是钢企梦寐以求的。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销售利润仅为0.04%,而非钢产业销售利润率平均在3.5%至6%。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各大钢企陆续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不约而同地提到要加快“非钢”产业的发展,比如宝钢提出在2015年非钢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行业利润存在改善可能性
不过,虽然出口量价齐升,但多家钢厂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涨价主要是原材料成本增加导致。
鞍钢集团市场营销部人士告诉记者,鞍钢1月出口确实有所好转,但由于矿价接连攀高,截至目前,盈利实际上未见明显好转。
昨日市场还有传闻,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强对“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限制,酝酿再次降低和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可能牵涉的产品包括钢材、有色金属、橡胶、建筑用材等。对此,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去年7月已经取消了大部分钢材品种的出口退税,即使再度取消传言属实,对行业影响也不明显。此外,据业内透露,虽然去年取消了部分退税,但多数钢厂也通过在钢材中添加硼的方式,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使得产品能够以铁合金名目享受退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