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是奥氏体和铁素体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环境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堕落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进步,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堕落和耐氯化物应力堕落有明显进步。双相不锈钢具有精巧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按成形方法分类:(1)锻钢;(2)铸钢;(3)热轧钢;(4)冷拉钢。 4、按金相组织分类
(1)退火状态的a.亚共析钢(铁素体+珠光体)b.共析钢(珠光体)c.过共析钢(珠光体+渗碳体)d.莱氏体钢(珠光体+渗体)。
(2)正火状态的:a.珠光体钢;b.贝氏体钢;c.马氏体钢;d.奥氏体钢。 (3)无相变或部分发生相变的 5、按用途分类
(1)建筑及工程用钢:a.普通碳素结构钢;b.低合金结构钢;c.钢筋钢。
不锈钢的发明和使用,要追溯到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科学家亨利·布雷尔利受英国当局军部军工厂委托,研究改良工作。当时,士兵用的枪枪膛极易磨损,布雷尔利想发明一种不易磨损的合金钢。布雷尔利发明的不锈钢于1916年获得英国专利权并起头大量出产,至此,从垃圾堆中偶然发明的不锈钢便风行环球,亨利·布雷尔利也被誉为“不锈钢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