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电工钢(硅钢片)
A、铁损:指在交变磁场下,磁化试样时,消耗在试样上的无效电能。(包含磁性材料的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以及剩余损耗)单位:W/KG。
B、叠片系数:叠片铁芯的有效面积和系数,叠片系数越高,使磁通密度减少损耗降低。
取向电工钢和无取向电工钢的辨别
辨别有取向硅钢片有两种方法:1.是眼观法,有取向硅钢片是灰白色; 2.手折法,拿一片矽钢片用手折两下,有取向的会掉灰白色的渣,而且 反复折两到三次就会断,无取向矽钢片就是折十下都很难断。
万顺荣团队以现化管理理念和科学创新精神为本,秉持着精工制造,技术创新,发展分享的价值观,以严谨的系统和流程,可靠的产品与让客户感动的服务理念愿与客户,经销商,员工,供应商一道共同打造基业长青钢片系列产品制造企业, 我厂坚持以“永恒创新、追求卓越”为企业精神,以“让客户满意放心”为追求目标,信誉至上、服务至上。万顺荣携全体同仁竭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及广大客户光临指导,真诚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硅钢片的的不同制作方法
硅钢片冷轧无取向硅钢片是将钢坯或连铸坯热轧成厚度约2.3mm带卷。制造低硅产品时,热轧带卷酸洗后一次冷轧到 0.5mm厚。制造高硅产品时,热轧带酸洗后(或先经800~850℃常化后再酸洗),冷轧到0.55或0.37mm厚,在氢氮混合气氛连续炉中850℃退火,再经6~10%小压下率冷轧到0.50或0.35mm厚。这个小压下率的冷轧可使退火时晶粒长大,铁损降低。这两种冷轧板都在20%氢氮混合气氛下连续炉中850℃最终退火,然后涂磷酸盐加铬酸盐的绝缘膜。晶粒取向硅钢一般都含Si3%,要求钢中氧化物夹杂含量低,并必须含有C0.03~0.05%和抑制剂(第二相弥散质点或晶界偏析元素)。抑制剂的作用是阻止初次再结晶晶粒长大和促进二次再结晶的发展,从而获得高的(110)【001】取向。抑制剂本身对磁性有害,所以在完成抑制作用后,须经高温净化退火。采用第二相抑制剂时,板坯加热温度必须提高到使原来粗大第二相质点固溶,随后热轧或常化时再以细小质点析出,以便增强抑制作用。冷轧成品厚度为0.28、0.30或0.35mm。冷轧取向薄硅钢带是将0.30或0.35mm厚的取向硅钢带,再经酸洗、冷轧和退火制成。
万顺荣团队以现化管理理念和科学创新精神为本,秉持着精工制造,技术创新,发展分享的价值观,以严谨的系统和流程,可靠的产品与让客户感动的服务理念愿与客户,经销商,员工,供应商一道共同打造基业长青钢片系列产品制造企业, 我厂坚持以“永恒创新、追求卓越”为企业精神,以“让客户满意放心”为追求目标,信誉至上、服务至上。万顺荣携全体同仁竭诚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及广大客户光临指导,真诚合作,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1900年 英国哈德菲尔德(R.A.Hadfield)等首先发现含Si4%的Si-Fe合金有良好磁性。1903年德国和 美国相继生产含Si1.0~4.5%的热轧 硅钢片。1906年代替 低碳钢用来制造电机和变压器铁芯。 1934年美国 戈斯(N.P.Goss)采用两次冷轧法制成 (110)[001]晶粒择优取向的含 Si3%的冷轧硅钢片。1968年 日本田口悟等采用硫化锰和氮化铝综合抑制剂并使用一次大压下率冷轧法,制成(110)[001]高磁感取向硅钢,这种材料的晶粒取向更加准确,铁损和磁性进一步改善。
1949年美国制成厚度小于 0.1mm的冷轧(110)[001]取向薄硅钢带,用于电子工业。1957年 联邦德国制成了(100)[001]立方取向硅钢片,其纵横向磁性都高,但因工艺复杂,至今未正式生产。图2是(110)[001]和(100)[001]取向硅钢片中晶粒排列示意图。含硅6.5%的Si-Fe合金的磁致伸缩约为零,磁导率高、铁损低、制成的变压器无噪声但因加工困难,未得到广泛应用。70年代采用液态快冷技术制成6.5Si-Fe微晶薄带,研制了更薄的取向硅钢片和(100)面织构(晶间无取向)的硅钢片等新品种。
中国于1953年开始生产热轧低硅硅钢片(Si1~2%);1955年开始生产热轧高硅硅钢片(Si3.0~4.5%);1962年开始生产冷轧取向薄硅钢带。70年代开始生产冷轧取向硅钢带。
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厂房面积5000余平方米;首期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目前机械设备有高速冲床20余台,投影仪1台,磨床5台,贴胶机5台,自动贴钢片机5台,同时拥有强大的生产团队100多名,具备数十名技术精湛的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采用标准的品质管理系统进行生产运作,不但能顺应及确保客户的订单要求,更使我们的服务能持续地改善,以达到客户的要求及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