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蔬菜配送点
芝华数据农业分析师姚桂玲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蔬菜价格也有周期波动特点,一般是3年左右,同时具有季节波动特点。尤其是耐储存的常用蔬菜,比如土豆、大白菜、洋葱、大葱、大蒜、生姜、番茄、辣椒等涨跌周期性比较明显。叶菜和大棚蔬菜受气候影响较大,周期波动较小。
从基本面上来看,即便是出现季节性波动,或气候灾害等突发性因素,蔬菜价格会出现波动,但是并不具备大涨特涨的特质。原因很简单,本身蔬菜的生长周期就很短,况且南北方地域间气候的不同能够实现及时调配。当然,适当时机政府也会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干预。
尽管如此,一些具备炒作“气质”的蔬菜标的还是会涌现。生长周期长、耐储存、可替代性弱是其基本特点。比如,“蒜你狠”、“姜你军”、“向前葱”。以大蒜为例,上一波“炒蒜潮”发生在2009年,根源在于前一年蒜价暴跌,蒜农和贸易商亏损严重,导致大蒜播种面积减产,供需矛盾紧张,这给了早前就已经埋伏进去的民间游资趁机炒作的机会,蒜价也由此上演了半年间上涨数十倍的超级牛市。还有大葱,去年上半年,也有过半年间11倍的涨幅。
北京蔬菜礼盒配送
2007年下半年,偏坡乡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双孢蘑菇种植技术,向农户进行推广。“双胞蘑菇种植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乡党委、政府大力扶持这一新兴种植产业,但因为当时村民对这个项目比较陌生,没人敢种。”偏坡乡劳动保障所所长唐英杰告诉记者,韦金发现这一致富机会后,当即与政府联系,学习双孢蘑菇的种植方法。
搭棚、堆料……学习回来,韦金投入5万余元,承包了8亩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双孢蘑菇的种植。搭棚、堆料需要大量劳动力,韦金就按照点工的方式聘请村里20多名富余劳动力帮忙。
“你种植八亩都不怕,我也可以种点试试。”在韦金示范带动下,全村30余农户,一下种植了50余亩双孢蘑菇。尽管因百年不遇的凝冻灾害损失了几千斤双孢蘑菇,但每亩双孢蘑菇,韦金依然获得了2000元的利润。
因为凝冻的影响,韦金2008年开始改种大棚。“作为试点,投资万余元先种了一亩,层架式的种植方式虽然成本高一些,但产量也会高一些。”韦金说,如果试点成功,他将进一步扩大双孢蘑菇的大棚种植规模。
2009年2月,在帮龙里一老板拖水果的时候发现,当地土壤特别适宜栽种猕猴桃、梨树、杨梅后,当即承包了20余亩地。“栽了10亩杨梅,梨树有五六亩,猕猴桃4亩,杨梅已经结果了,猕猴桃、梨树三年后就可以得吃了。”韦金乐呵呵地说。接下来,他还要发展养殖业,养殖存栏生猪100头,形成以猪牛养殖带动蘑菇种植的新模式,充分利用无污染农家肥,培育绿色无公害双孢蘑菇。
蔬菜家庭配送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总体运行平稳。不过,生姜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一定程度拉高了蔬菜总价格,如果剔除生姜价格,该年有10个月菜价同比数据是下降的,部分蔬菜像大白菜、白萝卜、芹菜、莴苣等出现滞销,农户损失严重。生姜价格之所以大幅上涨,姚桂玲解释称,主要是2013年的产量大幅下降,主产区山东地区遭遇“毒生姜”事件等造成2014年供应少,其价格大幅上涨。
到了2015年,蔬菜价格小幅上涨,主要受厄尔尼诺天气影响明显。1-3月份北方倒春寒天气对大棚菜影响明显,上半年蔬菜价格高位运行,6-8月份江南、华南、华东地区大雨暴雨和台风侵袭,之后又是暴晒,部分蔬菜减产,供应减少,为满足市民需要,进行跨地调运,运输成本增加,价格上涨。9-10月份新菜和秋季菜大量上市,供应充足,菜价回落,11-12月份,受低温、降雨、降雪影响,影响蔬菜生长和上市,12月份菜价重回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