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生产蔬菜还是花卉苗木,育苗基质都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关键因素。育苗基质的功能应与土壤相似,这样植株才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快速生长。在选配育苗基质时,
1、从生态环境角度考虑。要求育苗基质基本上不含活的病菌、虫卵,不含或尽量少含有害物质,以防其随苗进入生长田后污染环境与食物链。为了符合这个标准,育苗基质应经发酵剂快速发酵,达到杀菌杀毒、去除虫卵的目的。
经历过2010年全国大范围雪灾后,工厂化育苗逐渐被许多农业方面有识之士接受,这也极大地促进了育苗基质的应用方面的研究。使用较多的基质材料有泥炭、岩棉、蛭石、珍珠岩、蔗渣、菇渣、沙砾和陶粒等。
同时通过供试作物试验研究,进一步了解基质理化性状与作物的生长发育生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今后的基质筛选与评价研究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和理论指导。
本试验以椰糠为主体基质材料,以番茄和辣椒为供试作物,按无土栽培养分要求配比加入不同比例的进口草炭、国产草炭、珍珠岩、蛭石及发酵物等材料,筛选出既适合于本地条件培育高质量秧苗,又能降低育苗成本,为当地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提供一条有效可行的途径。
下籽
将装好育苗基质的育苗盘每个穴轻按一个0.5cm左右的小坑,将干籽或催芽的籽放入坑中,大粒种子须平放,上盖一层拌好的育苗基质或园艺蛭石(粒径0.3cm以下)至穴平为好,然后将播好种的育苗盘搬到育苗棚内,适当位置留出间隔以便操作人员管理时来回走动,冬季应在育苗盘上覆盖一层地膜便于保温保湿,晚上盖白天揭开,苗出到60%左右撤除地膜。
苗期管理
苗期控制水份及时喷水,夏季选择晴天的下午或傍晚喷水但要以夜间叶面没有水珠为准,并加强通风防水遮阴防虫,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出现高脚苗或幼苗受阳光灼伤。冬季在午前喷水,冬季应加盖草席或补充加温。
特别提示
苗期每隔7-10天结合喷水应加喷1-2次甲基托布或百菌清,沿南北方向移动育苗盘20公分,以防根系下扎,控苗旺长。幼苗出棚前应移动育苗盘防止根往外扎或是断根愈合,适当控水并加强通风炼苗,使幼苗适应定植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