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建造技术,主要的分为阶段:蔬菜大棚建造类型与性能、规划设计、建造方法。塑料蔬菜中棚建造的方向很重要,南北延长的大棚受光均匀,适于春秋生产;东西延长的大棚冬季光照条件好。
1)小棚主要用细竹竿或竹片、荆条、6-8公分的钢筋等作支架材料,弯成拱型骨架,中高1-1.5公尺,跨度2-3公尺,每隔60公尺顺序插入架材,深约20-30公分,长度依地势而定,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
2)棚型与高距比,棚型与高跨比主要关系到大棚的稳固性。在一定风速下,流线型棚面弧度大,风速被削弱,抗风力就好些;而带肩大棚高跨比值小,弧度小,抗风力差。
3)大棚的规格与方向,南方大棚一般长30-50公尺,宽6-12公尺为宜。
4)场址选择与规划,大棚的场址应选向阳、避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质良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周围无高大树木和建筑物遮荫。
5)主要由立柱、拱杆、薄膜、压杆或8号铁线组成。
6)盖膜:薄膜用无滴膜,宽度根据棚型跨度选择,先从两边下手,再依次往上覆盖,两幅膜的连接缝相互重叠20公分,棚膜上两拱杆之间设一压膜杆,压紧薄膜,使棚面成互棱型。
7)安装拱杆和拉杆,拉杆选择鸭蛋竹,固定在立柱顶端以下0.3公尺处,使每排纵向立柱结成整体。拱杆用鸭蛋竹固定在立柱顶上,用铁丝拧紧。
在蔬菜大棚建造中,该如何正确埋设棚内立柱呢?我们建议,蔬菜大棚埋设立柱,可分步骤进行,即先布线,再定“标尺”,最后分次埋设立柱。
首先:规划布线。以蔬菜大棚内径100米长为例。通过实地规划可知,100米长的地块,按照3.5米一间(因3.5米一间,不仅利于蔬菜做畦整地,可定植5沟蔬菜,而且能提高大棚的整体承载力),地块中间可规划出28大间,棚东西两头剩下各1米的两小间。按照此规划,分别用卷尺测量出每一间的具体位置,而后南北向进行布线。
然后:定“标尺”。“标尺”是指用于其他立柱埋设时参照的标准立柱。一般是以棚东西两头的立柱作为“标尺”。以在山东寿光建棚为例,假若大棚后墙内高4.5米,可选用的各排立柱高度分别为:一排加重立柱5.5米(偏北斜)、第二排加重立柱5.8米(直立)、第三排立柱5.5米(稍微偏南斜)、第四排立柱4.8米(偏南斜)、第五排立柱3.6米(偏南斜)。前两排之所以选择加重立柱,是因为大棚建成后,该处将承受卷帘机和草苫的总重量。在选好立柱之后,再根据布线图,分别把棚东西两头的两列立柱埋设好即可。注意:立柱的下埋深度均为60厘米。并且,一排立柱要偏北一些,从而能使得后墙上的斜立柱(菜农俗称“后砌柱”)探出40厘米,其与水平线夹角45°左右,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一排立柱的承载力,另一方面是增加棚内冬季的日照时数。
最后:分次埋柱。以棚东西两头的“标尺”为准,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进行依次埋柱。方法:埋设一排立柱时,先将用于一排的立柱,从其上端往下测量并标记出3米的位置。然后,在“标尺”立柱(从其上端往下)3米处东西向拉一条标线,立柱埋设后,标线要与立柱的3米标记处重合。按照此方法,再埋设第五排立柱,最后,埋设内部的各个立柱即可。
蔬菜大棚建设在建设的时候需要注意几点事项:
一、在施工的时候要找专业的施工团队与施工人员。
二、在建设大棚的时候先计算好风力的大小,雨雪的大小以及大棚的抵抗能力。
三、寻找一个适合作物生长的地方。
四、注意植物的通风,排水,是否有水源。
在建设蔬菜大棚的时候要注意许多的问题,只有建设一个好的大棚,蔬菜才可以很好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