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记忆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能力和品德教育
记忆的东西多,那么理解的空间就大,就好比我们常说的见多识广,我们的孩子学会了中国最.好的文化,那么等到理解力告诉发展的时候,就会懂得很多的做人道理。国学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做人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凡出言,信为先”....。。宝宝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我国传统美德,初步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60岁的耿奶奶说,每个周末她都会带着孙子从外地来北京上课。“我觉得孩子上这课好,现在他看到左邻右舍,都会鞠躬问好,很有礼貌。”另外一个宝宝和父母一起逛街,妈妈看中了衣服,价钱挺贵的,正在犹豫下不下手时,小宝宝突然蹦出一句:“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让妈妈感动之余,也让爸爸感激保住了钱包。“学习国学让我全家都充满了乐趣,更让宝宝学到了很好的品德,我很支持。”这位妈妈这样说道。
学习国学经典的益处
从小教导儿童诵读经典,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还能开发孩子的记忆潜能和智力等,让孩子一生受益。
1、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圣贤为友品自高。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底蕴丰厚,蕴含着丰富的为人处事之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凡出言,信为先”……在诵读这些琅琅上口的语句时,孩子不仅能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中包含的美德,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2、开发孩子智力潜能
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和记忆能力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孩子的识字能力和记忆力会明显提高,同时,孩子的理解能力也能相应得到提升。
“融四岁,能让梨”说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幼儿国学班上,有一个叫张鹏的小朋友在学完这句话后,给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的事,并总结出“鹏四岁,能让座”六个字,看起来简单,其实这就是孩子理解等能力提升的实例。
3、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除知识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国学兴趣班注重对孩子人格的培养、礼仪的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好处的。其中包括举止文明、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认真听课、规范写字读书、感恩、勤俭节约、惜时守时等好习惯,都可以在国学经典中找到出处。
什么是国学经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们常常听到的孩童的诵读都是国学的一部分。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因此也可以称为是国家的文学或学术。像《诗经》、《道德经》、《孝经》、《论语》、《大学》、《中庸》、《礼记》等经典,行文流畅,内容丰富,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化精华。古往今来,无数幼儿从中汲取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国学兴趣班就是以国学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依托《弟子规》、《三字经》、《诗经》等经典原文,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顺序,巧妙地将文化、历史、礼仪、语文、识字、表演、艺术等元素融为一体,让孩子在诵读与表演中收获聪慧、礼仪、仁爱、守信、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