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记忆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能力和品德教育
记忆的东西多,那么理解的空间就大,就好比我们常说的见多识广,我们的孩子学会了中国最.好的文化,那么等到理解力告诉发展的时候,就会懂得很多的做人道理。国学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做人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凡出言,信为先”....。。宝宝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我国传统美德,初步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60岁的耿奶奶说,每个周末她都会带着孙子从外地来北京上课。“我觉得孩子上这课好,现在他看到左邻右舍,都会鞠躬问好,很有礼貌。”另外一个宝宝和父母一起逛街,妈妈看中了衣服,价钱挺贵的,正在犹豫下不下手时,小宝宝突然蹦出一句:“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让妈妈感动之余,也让爸爸感激保住了钱包。“学习国学让我全家都充满了乐趣,更让宝宝学到了很好的品德,我很支持。”这位妈妈这样说道。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说的就是:有道德的人待人应彬彬有礼,不能态度恶劣,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礼貌是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礼貌的意义重大。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注意礼貌待人、自大、蛮横、粗鲁、缺乏良好的教养,往往会处处碰壁。
人与人之间互相观察和了解,一般都是从礼仪开始的。一个举止优雅、彬彬有礼的人,更容易交到朋友、受到关注。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那些明智的和有礼貌的人们,他们特别谦虚谨慎,从不装控作势、装模作样、夸夸其谈、招摇过市。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言语来证实自己的内在品性。
而有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培养孩子礼貌、礼节这一重要环节,他们认为,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还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小孩子夭真无邪,长大自然就懂得礼貌礼节了。其实,这都是误解。孩子的文明礼仪需要从小培养,一旦形成坏习惯,就很难改变;另外,越是懂礼仪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可见,讲礼貌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好习惯。
很多家长都会发愁孩子的记忆力不好,因为记忆力的好坏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其实孩子们的记忆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忙,有很多方法都可以派上用场,让孩子拥有强大的记忆力。
记忆力其实是孩子对其他事物深刻的感知,有了感知才能更好的记忆,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记忆力。
加强感官刺激
记忆的前提就是孩子对事物深刻的感知,由此知道孩子的感官能力对记忆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多种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这些感官能力的开发能让孩子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想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纸,不仅仅可以让他们看,还可以让他们用手去撕,把纸放在水里,翻书听纸发出的声音,闻一闻涨涨的味道,这样的尝试能加深孩子对知识的记忆。
明确近期记忆目标
其实不仅仅是培养孩子记忆力这件事需要有目标,人做什么事,都需要一个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所以,在培养记忆力的过程中,家长必须给孩子制定一定的目标,这是培养记忆力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确立近期目标呢?首先,家长要把长远目标分为不同的近期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的走,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的实现。目标切记不能与孩子的能力相差过大,否则孩子完不成既定目标,会感到自信心受挫,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