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记忆的过程中提高理解能力和品德教育
记忆的东西多,那么理解的空间就大,就好比我们常说的见多识广,我们的孩子学会了中国最.好的文化,那么等到理解力告诉发展的时候,就会懂得很多的做人道理。国学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做人道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凡出言,信为先”....。。宝宝在诵读这些朗朗上口的语句时,不仅能够识字认字,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我国传统美德,初步培养起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60岁的耿奶奶说,每个周末她都会带着孙子从外地来北京上课。“我觉得孩子上这课好,现在他看到左邻右舍,都会鞠躬问好,很有礼貌。”另外一个宝宝和父母一起逛街,妈妈看中了衣服,价钱挺贵的,正在犹豫下不下手时,小宝宝突然蹦出一句:“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让妈妈感动之余,也让爸爸感激保住了钱包。“学习国学让我全家都充满了乐趣,更让宝宝学到了很好的品德,我很支持。”这位妈妈这样说道。
国学学什么
要古为今用。学国学当然可以深入地研究各家各派的学说,但就其实际而言,应该古为今用才能真正体现国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这也是学国学的真正收获。冯友兰有一句话说得好:“讲哲学要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这说明了哲学结合实际的重要性。有些国学的内容不一定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也不一定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这些必须在学习中有所理解,有所取舍。比如,帝王学的内容就有它的历史背景,古代帝王的权威极大,皇权的服务对象是为维护一个家族王朝的统治地位,现今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再者,帝王学有许多奸诈、残酷以及不择手段的伎俩,这些也不适用于有法律依据、以理服人的现代社会。
总之,学习国学要学习其所蕴含的精神和底蕴,而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知识层面,我们的情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我们的人格要从学习中得到完善,这才是我们学习国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国学经典:向孔子学谦虚,跟庄子学思考!
向郑板桥学习糊涂
郑板桥说过:“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糊涂更难。”
一纸“难得糊涂”,写出了郑板桥一生为人处世的宗旨。
人不妨活的洒脱些,逍遥,自在,不必对所有事情斤斤计较。
凡事知上下,知轻重,知缓急,而不要自寻烦恼。所以,在生活中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我们大可不必非黑即白地苛求他人。
许多事情都没有标准答案。不妨在”糊涂“的视角里让别人轻松,也给自己的心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