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制造业领域两个比较热的话题莫过于互联网+和技术革新,有不少企业在尝试互联网化,也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切入制造业。可就打印机产业来讲,国内在高门槛制造业的创新挖掘上仍然有所欠缺。
哪些门槛让互联网巨头止步于打印机?
或许是互联网+风起的缘故,亦或者是互联网企业转型的使然,曾经靠软件和服务起家的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军制造行业,类如手机、电视、电脑等等。冷门的是,高门槛的制造业却鲜有互联网企业触碰,比如打印机。
我们不妨聊一聊打印机的市场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技术门槛。
根据IDC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中全球打印机出货量增长了9.9%,包括打印机、复合机在内,Q3的出货量增加约10500台。对比来看,打印机在全球的各大市场都实现了乐观的增长,其中亚太地区(日本除外)比去年同期增长15.7%,而美国、西欧、日本分别为15.3%、12.1%、1.0%。也就是说,即便信息化系统和无纸化办公的声音来势汹汹,打印机市场依然表现出了可观的前景,尤其在中国、美国等庞大经济体上。当然,国内近几年长久不衰的创业潮和家用打印机市场的兴起都将成为打印机出货量增长的外因。既然打印机并不能称之为“夕阳产业”,国内的科技巨头为何又望而却步呢?以激光打印机为例,众所周知的核心部件有两个,一是硒鼓,一般为铝制,上面涂上了不同技术的感光材料,一台激光打印机超过70%以上的成像部件集中在硒鼓上,是目前激光打印机上最关键的组成部分。这也是打印机的一个瓶颈技术,也是佳能、理光等日本品牌长期盘踞打印机市场的关键所在。二是碳粉,多年来各大打印机生产商一直在不断改进碳粉的工艺和技术,也就成了决定打印机质量优劣的又一评测标准。记得在2010年的时候,联想投资的赛纳科发布了中国自主核心技术的激光打印机,并以奔图作为品牌名称,而引以为傲的却是打印机的主控制芯片和主控制程序,硒鼓和碳粉仍需要进口或借助国外的技术。同样的技术门槛还出现在喷墨打印机上,在此不作赘述。
打印色带并不是安装、更换好之后,就能确保获得理想打印效果的,我们必须同保护墨粉或墨盒一样来保护好色带,才能达到既提高打印质量又延长色带使用寿命的目的。当然,要想保护好色带,必须掌握一些适当的技巧,这不下面的一些细节技巧,将会使大家如愿以偿!要熟练操作纸张厚度调节器,确保打印头与打印纸张的表面始终处于合适的距离。正常情况下,当打印机使用的是新色带时,那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纸张厚度调节器,来将打印头与纸张表面的距离稍微拉大一些,这样可以避免打印出来的字迹效果太浓,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打印质量;要是打印色带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而且当前打印出来的页面文字看上去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清晰的时候,那我们可以尝试调节纸张厚度调节器,来将打印头与纸张表面的距离稍微拉近一些,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将色带“潜力”挖掘出来。正常情况下,我们在调节纸张厚度调节器时,应该在确保打印效果能满足我们需要的前提下,充分遵循能大就大的原则。
关于耗材,硒鼓分为鼓粉一体式和鼓粉分离式,很显然,后者单独更换粉盒,更为经济。对于打印量较大,对成本比较敏感的用户来说,还应该考虑市场上兼容硒鼓的数量和质量,毕竟可以降低约50%的打印成本。
在选择激光打印机时,品牌和口碑也很重要。品牌是产品质量、服务、可靠性及性能的综合体现,选对了品牌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知名的品牌都是历经多年努力,持之以恒而形成的。而一个好的品牌背后,其服务也一定是有口皆碑的,毕竟服务会直接影响客户的使用感受及生产效率。好的售前服务方便客户购买,好的售中服务方便客户使用,好的售后服务方便客户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