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的作用和类型有哪些
冷凝器是制冷过程中的换热设备.它的作用是将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令其冷却放热后成为液态制冷剂,并将热量传递给水或空气。
冷凝器需具有一定的冷却表面积和较高的换热效率,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和耐腐蚀能力。
空调常用的冷凝器可有水冷式冷凝器、风冷式冷凝器和蒸发式(或淋水式)冷凝器类型。
冷凝器性能的五个因素
螺杆式冷水机组是采用壳管式蒸发器和冷凝器,影响到蒸发器和冷凝器性能的,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主要因素来进行分析。
一、换热管:不同流程换热管数的合理分配与否、换热管的结构和长度对其性能的影响都比较大。可以对不同流程间换热管数的分配比例进行优化,从而得到换热效果较好的比例。还可以选择性能较高的波纹内翅片管,不仅可强化氟侧的换热,同时也强化了水侧的换热。
二、折流板与壳体间的串水:虽然与氟侧换热相比,水侧的换热系数较大,但如果折流板与壳体间发生串水现象,则严重影响了水侧的换热。为了减小串水的不良影响,除了在折流板结构上采取措施外,还可对壳侧的水速进行优化,得到比较合理的水速,如1.2~2.0m/s。
三、均液器和内端盖型线:均液器的合理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使蒸发器进口制冷剂在换热管间分配均匀,缓解气液分离现象。而在不同流程转换的内端盖型线应当尽可能的流畅,以减小阻力,避免气液分离,使制冷剂在下一流程换热管间分配均匀。
四、管内质量流速:由管内蒸发换热的关系式可发现,管内蒸发明显受管内制冷剂质量流速的影响;而且沿蒸发换热管长度方向变化,制冷剂的质量流速是逐步降低的。由此导致制冷剂蒸发放热系数沿换热管长度方向逐步降低,而且后一流程的放热系数比前一流程的低很多,因此针对不同范围的制冷剂流量进行计算和优化,得出蒸发换热系数较高的制冷剂流量合理范围。
五、过冷器:在冷凝器内采用过冷器能有效的提高制冷剂过冷度,过冷度可高达7-8℃,可以有效降低蒸发器的供液温度,从而提高冷水机的制冷量。
冷凝器设计与冷却器区别之三串联换热器区别
那两个串联的换热器,应该怎么区分冷凝器和冷却器呢?一般情况下,大口进小口出的就是冷凝器,口径相同的一般都是冷却器,这从器械形状很容易可以看出。
另外,碰到两个换热器串联的情况,在质量流率相同的情况之下,由于潜热远高于显热,换热器型式相同情况下,换热面积较大的为冷凝器,即较大的那个应该就是冷凝器!
冷凝器是通过吸收汽态物料的热量使其凝结成液态物料的换热设备,有相态的变化,而且变化相当的冥想。冷却介质可直接或间接从被冷凝的介质中吸收热量,但是没有相变的改变。冷却器只将被冷却介质的温度降低,无相变。冷却器中冷却介质与被冷却介质一般不直接接触,是用列管或夹套传热。另外,一般冷却器比冷凝器结构复杂。
个人认为冷凝器设计时应考虑流通量,进口流速的限制,冷却器要考虑压降的问题。当然,同一设备可以既可以做冷凝器又可以做冷却器,具体得看工况适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