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弹簧的工作圈数
nz——弹簧的支承圈数
n1——弹簧的总圈数
pˊ——弹簧单圈的刚度(N/mm)
R——弹簧圈的中半径(mm)
R1——弹簧圈的内半径(mm)
R2——弹簧圈的外半径(mm)
r——阻尼系数
S——安全系数
T——扭矩;转矩(N·mm)
Tˊ——扭转刚度(N·mm /(º;))
t——弹簧的节矩
常用单位A——弹簧材料截面面积(mm²);当量弯曲刚度(N/mm);系数
a——距形截面材料垂直于弹簧轴线的边长(mm);系数
B——平板的弯曲刚度(N/mm);系数
b——高径比;距形截面材料平行于弹簧轴线的边长(mm);系数
C——螺旋弹簧旋绕比;碟簧直径比;系数
D——弹簧中径(mm)
D1——弹簧内径(mm)
D2——弹簧外径(mm)
d——弹簧材料直径(mm)
2、弹簧的化学保护层
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使弹簧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以防止弹簧腐蚀。通常采用氧化处理与磷化处理。
氧化处理与磷化处理,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一般弹簧制造厂均采用氧化处理,作为防腐蚀性处理。
(1)氧化处理钢的氧化处理亦称发蓝、发黑、煮黑。氧化处理后,弹簧表面生成保护性的磁性氧化
铁,此氧化膜一般呈蓝色或黑色,也有时呈黑褐色。其颜色决定于弹簧的表面状态、弹簧材料的化学成分和
氧化处理工艺。
氧化处理的方法有:咸性氧化法、无碱氧化法和电解氧化法。以采用碱性氧化法为多。
碱性氧化法是将弹簧放入温度
140°C左右,含有氧化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氧化剂和氢
氧化钠与铁作用,生成亚铁酸钠和铁酸钠,再相互反应,生成磁性氧化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