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片的形状
既然散热片是为了扩大CPU的表面积,那么如何使表面积化,就是在材质被决定之后最重要的设计重点了。普通的散热片是压铸成的,常见的形状只是多了几个叶片的“韭”字形,这种散热片的散热效果是最为普通的。较高档的散热片则使用铝模经过车床车削而成,车削后的形状呈多个齿状柱体。这种散热片常用在高档显卡和一些国外原装机上,(有许多国外原装机根本就不使用风扇,只使用这种散热片)足见散热片形状对散热效果的巨大影响。在同样体积的情况下,如果散热片拥有数目越多的鳍片或齿状柱体,那么其表面积肯定也越大。一些制作得比较极端的散热片,甚至采用在一块金属基板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很薄的散热鳍片的设计,以此来化地拓展表面积。不过在重视散热面积的情况下,好的散热片也不会忽视底部的金属板基厚度。通常必须保证一定的厚度,才能使热传导的效率更高。这里另一个比较极端的情况是像Intel原装Pentium4散热片,它的中心是一个“粗壮”的铜柱(直径约3cm),外面包围着一圈螺旋状的散热鳍片。
风量
风量是指风扇通风面积与该面积平面速度之积。通风面积是出口面积减去涡舌处的投影面积。平面速度是气流通过整个平面的气体运动速度,单位是米/秒。平面速度一定时,扇叶叶轮外径越大,通风面积越大,风量则越大。风量越大,冷空气吸热量则越大,空气流动转移时能带走更多的热量,散热效果越明显。
几何特性与热阻:
散热器底座的造型对热传导的影响有多大?这个问题听起来颇为匪夷所思。其实,现阶段散热器鳍片使用的金属材质(如铜和铝)的热传导系数较高,再加上底座的厚度不是很大,所以对散热效果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并不明显。您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实验:用一厚度为10cm的铝块,将上层切削成散热鳍片,底面进行打磨后固定在CPU核心上。这样一开机,蚂蚁几乎可以保证不需要太久就会发生当机。为什么?因为铝块的热传导系数虽然颇高,但内部还是有温度梯度存在。增加铝块的厚度可以使底座容纳更多的热量,但上层散热鳍片不能得到较高的温度梯度,使热发散能力严重衰退。而底部芯片却一直在传送热量给铝块,导致两端温差越来越大,终于超过了芯片可接受的温度极限而导致当机。
我们的结论是:对于全铝散热片而言,散热器底座并非越厚越好。但适当在CPU核心处加厚散热片,可以提高散热片的整体热容量,加强散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