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纸作为祭祀用:
台湾也和内地一样有祭祀的活动,那边的金银纸,叫台湾金纸,汉族民间祭祀用品。种类繁多:足百寿金、玖金、玖银、观音纸、财神金、土地公金、刈金、冥币、金元宝、金银纸、福金、台湾拜拜、台湾寿金、台湾三童子、台湾公/妈金/银,台湾福金、台湾大银、台湾财子寿、发财金、莲花金、往生钱、往生钱等等。
傳說三:金銀紙由來是始於唐太宗,由吳承恩的西遊記延伸而來的
唐太宗貞觀年間,宰相魏徵夢中斬龍王,龍王忿恨難平,下陰府控告太宗,太宗因而昏迷多日,原來其靈魂出竅遊至地府。
太宗到了地府見許多孤魂野鬼在哭泣,查問結果,始知他們都是大唐開國時被殺的敵軍或匪。太宗於心不忍,決定行功德,賜給他們一庫黃金。
接著,太宗又看到陰間輪迴的情形,當即發誓回到陽間之後,一定為他們做法事超渡。不久,太宗甦醒返回陽間,但是陰間所用的錢是金紙銀紙,太宗立即下詔大赦天下,廣召高僧,為死者作金銀紙錢,並且訂定焚燒紙錢的法要。
傳說既是來自皇帝,民間更加相信燒紙錢能讓往生的先人收到享用,幫助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不虞貧困,於是金銀紙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金銀紙的由來
相傳唐朝時代,自從魏徵殺死了龍王之後,唐太宗便昏睡了數日。在他昏睡的期間遊歷了地府。一路上看到了好多的幽魂在受苦,上刀山、下油鍋或是各種苦刑。
唐太宗醒來之後,心裡非常難受,為了替這些幽魂解除痛苦,他聘請高僧念經,並燒了好多的金銀紙為幽魂超渡。從此世人便相信,焚燒紙錢可以幫助親人在陰間過得更好。又有人說,唐太宗是為了改善當時「埋金殉葬」的不良風俗,才想出「寓錢於紙」的方法,也因此金銀紙便大量的在民間的節日和生活中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