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蓝贝思特参加第6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
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6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有福之州”、“美丽之州”——福建省福州市举行。山东蓝贝思特教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销售事业部、研发事业部等20余名人员参加此次展会,集中展示了教学黑板、多媒体讲台、组合式教学一体机、学生课桌椅、环保书写套装五大系列18款产品。其中组合式教学一体机、多媒体讲台新品展出便获得了一致认可与好评。
然而,通过此次展会也凸显了创新不足,样式单一,部分产品细节较差的缺陷。漫漫前路,水逆舟行,我们仍需本着“领航教育,惠泽未来”的企业使命,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全力打造中国教育装备行业价值、最受尊重、社会责任感的标杆企业。
山东蓝贝思特专业黑板批发,在黑板制造行业已成为龙头黑板厂家,生产各式推拉黑板、米黄板等,同时蓝贝思特也拥有多媒体讲台、钢制讲台的研发生产车间,销售网络遍布全国,需要黑板价格、多媒体讲台价格报价请来电咨询,我们将竭诚为你服务
教育装备市场:岂止于大
在正式进入正题之前,先看一组数字。
228.37亿元:截止9月底,2015年广西统筹拨付中央和自治区各类教育发展资金228.3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31亿元。
11.9亿元:青海省今年已安排11.9亿元,优先解决最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问题。
……类似这样的数字几乎覆盖了全国各省市。关注度的上升、教育装备产业的发展升级、各学校个性化需求的提出,教育装备市场前景不容小觑。
教育政策利好
在今年年初,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工作报告中,释放出的”K12教育阶段”的信号,意在加强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师资资源等诸多层面。十三五期间薄改”项目等诸多政策的引导为教育装备市场的进一步打开大开方便之门。
用户需求个性化
根据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采集的数据分析,六七八月份是整年的采购高峰期。每年,学校都会利用暑假期间对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换代。一是对原有设施的维护;二是根据师生教学的需求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采购。2015年,对于中国的教育来说可谓创客年,3D打印、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学科实验室等在各大教育装备展示会上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此外,录播企业相较于往年,数量明显上升。
信息化设备增幅大
以2015年11月份为例。 教育装备市场总体呈上升态势,教育装备采购的热点是教育信息化设备,办公设备招标采购信息量小幅环比下降4.17%,其余各项招标采购信息量均实现环比增长,其中,信息化设备招标采购信息量环比增长40.91%,创下本月增长;这也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需要的必然趋势。
对比10月份全国招标信息地区统计图分析可得:11月份除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中南地区出现环比下降,其余各地区招标信息量均实现不同程度地环比增长。
幼儿教育装备空间很大
从教育领域来分析,高教采购规模居首,中标个数180个,占比47%,中标金额1.68亿元,环比减少22.2%。职教领域不容忽视,市场份额占28%,中标金额环比增长3%。普教领域相对稳定,中标金额环比减少19.1%,中标个数89个,占比23%。本周幼教领域中标金额只有174万元,受到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业界普遍认为幼教领域的成长空间很大
多媒体教学设备发展不容小觑
目前,投影机、投影幕、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主要应用在普教、高教等市场,而这个市场只是中国整个教育市场这座金字塔的顶端。下面还有大量的职教和成人教育和幼教市场,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发展空间不容小视。
据统计:2004年我国幼儿教育装备市场规模为28.8亿元,到2014年行业规模增长至104.2亿元,近年来行业规模年均增速接近14%。
从诸多因素来看,教育装备市场究竟有多大?这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并不是坏事,我们也期望着,在这巨大的市场中,除了教育领域的企业,教育用户能从当中真正受益
黑板与粉笔的变奏曲
从传统的私塾式教育,到学习西方的课堂式教学,从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讲授式教育,到人手一台电脑、与互联网相连的互动式学习,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疑,信息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用上幻灯机 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被一台幻灯机打破了。
这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初,远不止60年前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浙江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了幻灯机进行教学,揭开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序幕。从此,中国就一直沿用“电化教育”这个词,用以形容那些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科学普及局专门设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的教育技术工作。到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各地开始建立电化教育馆,利用电影、幻灯、录音、唱片、扩音等电子设备和技术辅助教学,开展电化教育。1959年,上海外语学院建成了我国一座电教大楼,楼内就有个人听音室、电影放映厅、电影教室和语言实验室。
创建于1958年的北京市电化教育馆是我国最早的电教馆之一。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张虹波告诉记者,那时制作和放映教学电影是相当的事情,录音机还是德国进口的电子管钢丝录音机。当时,全北京市只有电教馆有一套这种录音机设备,主要用于外语教学,想用录音机的学校需要提前跟电教馆预约,到了预约的时间,电教馆的老师就带着录音机去学校里放。
在今天看来只是手指一摁的事儿,那时候可算是一件大事。那个年代,人们记忆中的课堂仍然是这样的场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本教材。黑板写满了,就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坐在前排的同学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一层白白的粉笔灰,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一听到传达室老大爷手摇的下课铃声,大家就蹦跳着涌出教室。
可以说,从建国后,中国电化教育才刚刚起步。,电化教育工作停滞不前,有些地方甚至在倒退,电化教育还无法真正广泛应用到课堂中。
网络连接小课堂与大世界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教育信息化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迎来了快速发展的30年。
197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随后,教育界步入了利用现代化手段发展教育事业的新征程。
这个阶段,录音机、投影机、幻灯机等基本电子教学设备逐渐走进各地校园。课堂不再只是三尺讲台上的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们也尝到电化教育的新鲜。
“至今我仍然记得一次在电教室使用幻灯片授课的情景,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觉得很新奇很有趣。”北京市退休教师周女士告诉记者。老式幻灯机有用煤油灯的,有用汽灯的,有用电池的。幻灯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成为当时一种非常时髦的上课方式。
1979年,时任国家科委主任的方毅将他出访美国时带回来的一台家用电脑转赠给了北京景山学校,这是景山学校的一台计算机。今天看来,这也许是全国中小学中最早拥有的计算机,北京景山学校也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教学、最早建立校园网的学校之一。
由于受到技术和内容的限制,景山学校的校园网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但它毕竟在连接小课堂与大世界之间迈开了一步。据统计,到1985年底,全国约95%的区县都建立了电教机构,800多所高等院校及众多中小学都先后建立了电教中心与电教室。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电化设备的数量大幅增加,录音机等教学设备逐渐变成了教师人手一台,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租借了。一起走进课堂的还有电视机、计算机、投影仪等,拥有电化设备也不再是城市学生的特权,农村也开始有了电化设备的影子。
互联网推倒“围墙”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上世纪90年代,这样的口号不绝于耳,成为当时中国教育信息化大踏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不知不觉间,优雅的下课音乐铃声取代了声嘶力竭的铁铃铛,投影仪等传统电化设备获得了广泛应用,一些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开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