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为建造这些大缸耗费了相当大的物力、财力。拿鎏金铜大缸来讲,整个工艺非常复杂,其方法是首先在金属器物表面涂上金和水银的合金,然后进行烘烤,使水银蒸发,将黄金滞留下来,目前故宫中尚存18口鎏金铜缸,虽说已经遭到了部分的破坏,但个个仍然金光灿烂,光彩夺目,华美无比。至于鎏金铜缸的造价,乾隆年间《奏销档》曾有过记载。口径1.66米的鎏金铜缸约重1696公斤,仅铜缸制造约合白银500多两,再加上铜缸上的100两黄金,共计需铸造费至少白银1500两。
这样,通过双重保暖措施防止缸内存水结冰。保暖工作一直要到第二年的惊蛰时节才能结束,那时大地回春,气候已经逐渐转暖,太监们就会解去棉套,撤去炭火。为了保证宫中有足够的水源用于灭火,当时在宫中设置了许多大缸。据《大清会典》记载,宫中共有大缸308口。但世事沧桑,由于各种原因的破坏,如今只剩下了231口了。这些大缸共分为铁、铜和鎏金铜三种。一般来讲,铁缸是明代时铸造的;铜缸有明代的,也有清代的;鎏金铜缸则均是清代铸造的。其中,以铜缸居多,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宫中的大缸为铜大缸。
故宫内的大缸,按材质可分为铜镏金吉祥缸、“烧古”青铜缸和铁铸大缸,建造的时期也各不相同,铜镏金吉祥缸比较贵重,这种缸明代数量较少,清代数量渐多。“烧古”青铜缸全部为清代制造,而铁铸大缸则建造于明代。清代为凸显地位的不同,皇宫中哪个院落陈设何种大缸、安置几口大缸都有具体规定,此时太和殿、保和殿和乾清门两边就摆设着最高等级的镏金铜缸共18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