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水稻秸秆常见的处理方法及在反刍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水稻秸秆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营养成分很难直接被消化、吸收利用。
只有经过合理的加工调制,改善饲料风味,促进纤维素水解和膨胀,增加粗蛋白含量,使其成为优质饲料来源。常见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青贮发酵处理、氨化处理、碱化处理等。一、物理处理切短、粉碎和碾青是水稻秸秆常用的物理处理方式,既可以单独处理,也可以作为其他处理方法的预处理。物理处理的作用是降低秸秆的尺寸,破坏秸秆细胞壁的表皮结构,增加秸秆的破损面积,扩大微生物的接触表面积,从而有利于细菌群和消化酶的消化,促进粗饲料的降解。1、切短秸秆在饲用前要进行铡切,既方便牛羊咀嚼,减少能量消耗,也可降低饲料的浪费。与其他饲料配合使用时,特别是精饲料,可增加精饲料的黏附和饲料混合的均匀度。秸秆的长短应根据后续处理的方式和家畜的种类而定,王仪明等对稻草半干青贮工艺条件和饲用价值的研究表明
,用粉碎长度为5~8cm的稻草饲喂奶牛时,对稻草发酵的影响最大[6]。而一般肉牛饲喂时秸秆长度多为3~4cm,肉羊饲喂长度为1.5~2cm,老弱病幼畜应更短些。2、碾青碾青技术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由山西西南部的农民创造,畜牧专家改良、总结而成,被称作“草三明治”。最早是苜蓿与麦秸搭配,保持了饲料营养成分不损失,并显著改善麦秸的适口性。这个技术同样适用于水稻秸秆上,具体做法如下:将水稻秸秆均匀的铺在水泥地面上,厚约30cm,上面铺一层同样厚度营养价值较高、家畜比较喜食的青饲料,然后在青饲料上再盖一层30cm厚的水稻秸秆,用石碾或机器碾压。优质青饲料压扁后流出的汁液由被水稻秸秆吸收,提高了水稻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又利于青饲料的干燥。二、青贮发酵处理青贮是秸秆类饲料利用最广泛、最生态,营养价值转化率也比较高的一种处理方法,步骤为秸秆收割→切碎→装填和压实→密封和覆盖。青贮后秸秆饲料变软,多汁,有芳香味,提高了秸秆
的适口性、消化率和营养价值,并且起到饲料长期保存和饲用的目的。青贮的实质是一个复杂的厌氧发酵过程。在厌氧的条件下,利用原料中的乳酸菌进行发酵,乳酸菌大量繁殖,将秸秆中的糖类转化为乳糖,降低饲料中的pH,抑制和杀灭有害细菌的生长繁殖,乳酸菌自身繁殖也被抑制,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饲料中养分的目的。同时,乳酸菌的发酵液提高了秸秆的消化率和增加了秸秆饲料中的蛋白含量。由于水稻秸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自身乳酸菌含量不足,仅依靠秸秆本身附着的乳酸菌难以调制出优质青贮饲料,发酵过程中需要添加发酵剂促进发酵。乳酸菌类发酵剂是生产上常用的青贮添加剂,对青贮饲料的发酵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用乳酸菌作为发酵剂调制早籼稻秸秆青贮饲料,粗蛋白含量提高8.41%,NDF和ADF的含量分别降低10.92%和10.48%,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认为青贮后水稻秸秆饲料理论上可代替全株玉米青贮的55%~75%。有研究者选用乳酸复合
菌(CFU为105)对水稻秸秆进行了发酵处理,并对发酵后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经乳酸复合菌发酵45天后,粗蛋白、粗脂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较未发酵秸秆分别提高0.93%、0.56%和7.25%,中性纤维较未发酵秸秆下降8.81%,两者差异显著(P<0.05)。乳酸菌发酵剂能显著改善秸秆品质,但因价格昂贵限制了在市场上广泛应用。质量可靠,价格优惠,使用安全的发酵剂研制是推动青贮饲料发展的关键。也有人用自制的青玉米汁发酵剂与乳酸菌发酵剂进行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对比;结果表明,青玉米汁发酵剂显著提高了粗蛋白含量,降低了NDF和ADF的含量。而乳酸菌发酵剂虽然也提高了粗蛋白含量,降低了NDF和ADF的含量,但与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分析认为,青玉米汁发酵剂对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强于乳酸菌发酵剂,可产生更多的乳酸。此外,青贮饲料在使用时,应按牛羊每天的需要量取料,不要一次取料长期饲喂,以防引起饲料腐烂变质。有的青贮饲料酸度较高,直接饲喂
可能造成动物酸中毒,应当减少饲喂或加以处理,可用5%-10%的石灰水中和后再喂。三、氨化处理秸秆氨化是应用于水稻秸秆处理利用方面相对较早、也比较成熟的一项实用技术,具有简便易行、成本低,饲料营养转化率高的特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应用,1989年被列为全国农业重点推广的10项实用技术之一。对提高秸秆品质,促进牛羊产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贡献。氨化的原理是通过氨与粗纤维的反应,破坏了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结合,促使纤维素、半纤维素部分分解,细胞壁结构变得疏松,便于反刍动物消化吸收。氨化过程中,还可生成氨盐,在瘤胃脲酶及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可被消化吸收的菌体蛋白,提高机体蛋白质的供给。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堆垛法、窖氨化法和塑料袋氨化法等,氨源主要有液氨、氨水、尿素、碳酸氢铵,其中液氨和氨水需特种车辆运输,危险性大,生产中很少使用。氨化处理在提高饲料消化率的同时,可显著增加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用氨化稻草替代青干草饲喂奶牛试验发现,粗蛋白含量比氨化
前提高了3.4%,奶牛的平均乳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碳酸氢铵作氨源在高温氨化炉内对水稻秸秆进行了正交氨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氨化后水稻秸秆的粗蛋白含量与未氨化秸秆相比,提高了96.3%。通过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氨化后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在4种处理方式中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方式(P<0.05)。四、碱化处理碱化处理是用一定浓度的碱液处理秸秆,碱液可以破坏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者之间的酯链,溶解与细胞壁多糖结合的酚醛酸、糖醛酸、乙酰基,增加纤维素之间的空隙度,使细胞壁膨胀、疏松,易被消化液渗透,增加瘤胃微生物的附着数量,提高纤维素的降解率。经碱化处理后,不但能够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还能改善其适口性,提高饲料采食量和效率。目前,在生产中使用最多的是氢氧化钠处理和氢氧化钙处理。氢氧化钠的处理效果最理想,最多可使50%的木质素被水解,但存在价格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甚至可危害人畜的健康等不良因素,未得到大面积推广。氢氧化钙处理法可利用廉价的生石灰来处理,造价低,有可能成为
氢氧化钠的替代品。秸秆资源是反刍动物不可或缺的饲料来源,而水稻秸秆是秸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多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主。这可能与人们的养殖习惯、水稻秸秆的营养价值、处理方式存在不足及储存过程中易发霉变质等因素有关。对此,我们应加强宣传,积极推广适宜、高效的处理方法,改善水稻秸秆品质,引导更多的养殖户使用水稻秸秆。此外,还应加大对水稻秸秆营养转化方面的研究,提高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效率,推动酶制剂、微生物制剂在饲料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水稻秸秆的饲用价值,促进水稻秸秆为畜牧业可持
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文章来源于网络)咨询热线:沈经理:18972076869、13972073438地址:枣阳市太平镇姚岗草店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