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蓟县剖面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初为世人所知(高振西等,1934)。自此以后,从最初的“震旦系”到后来的“震旦亚界”,几经演变,终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厚近万米的地层序列被确认为中国的“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1980;邢裕盛等,1996;陈晋镳等,1999;全国地层委员会, 2001,2002)。其归属“摇摆”不定的原因,在于这一地层序列的地质年代学属性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未能得到有效且准确的标定。
雾迷山组由以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所组成,具有如下特征:(1)厚度巨大,共有3416m,是蓟县中-新元古界剖面各组中厚度最da的一个组;(2)微生物碳酸盐岩占绝dui优势,占雾迷山组总量的80%~90%;岩层中有机质极为丰富,野外观察时常见为棕色豆状、球状斑点,并串连成叠层石基本层;(3)沉积韵律极为发育,实际上是由不同级别的沉积韵律和旋回所叠加而成
长寿奇石—叠层石
叠层石是一种以蓝藻为主的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与矿物质结合形成的层叠状生物沉积构造,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古老生物化石。
二十世纪30年代,天津蓟县发现叠层石地质剖面,距今8-18亿年,因保存完整,古生物化石丰富等特征被海内外地质学家誉为世界罕见的“地质瑰宝”、“大地史书”,李四光也曾评价:“在欧亚大陆,蓟县部面之佳,恐无出其右者。 注(在2017年1月6日至2017年2月6日前购买本公司产品可赠送精美礼盒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