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泄漏电流正确读数的因素有电缆终端的影响, 电缆终端头表面的洁净,对正确测量泄漏电流至关重要。试验前,必须按要求正确制作终端头,小心剥除绝缘线芯外的所有护层,并将绝缘线芯尽可能分开,但不能将绝缘线芯弯曲过烈,以免损伤绝缘。这样可以避免试验时可能造成的端部放电或击穿现象。
电缆终端表面应擦拭干净,避免表面残留油污、灰尘、水珠等导电杂质,以减少泄漏电流并防止沿其表面的闪络放电。对于10kV及以上的变联电缆,应仔细剥除绝缘线芯的外屏蔽层,剥除长度0.25~0.30 m,以保证不发生沿其表面的闪络放电。
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采用油杯型终端,以绝缘强度较高的介质作为媒体(如绝缘油、去离子水、氟厘昂F113等),从而提高了电缆头绝缘的沿面放电强度以及线芯、屏蔽层周围的绝缘强度,使整个终端在试验电压下不发生表面的闪络放电,基本消除了表面的泄漏电流。采用油杯型终端尤其对在环境湿度较高的条件下进行泄漏电流的正确测量会起到极佳的效果。
浅谈下电缆故障的特征分析:
(1)开路故障
电缆金属部分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形成断线,且故障点的绝缘材料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现场用兆欧表测其绝缘电阻Rf 为无穷大(∞),但在直流耐压试验时,会出现电击穿;检查芯线导通情况,有断点。现场一般以一相或二相断线并接地的形式出现。
(2)低阻故障
电缆绝缘材料受到损伤,出现接地故障。现场用兆欧表测其绝缘电阻Rf小于10Z0(Z0为电缆的波阻抗,一般取10~40Ω之间)。现场一般低压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出现低阻故障的几率较高。
(3)高阻故障
电缆绝缘材料受到损伤,出现接地故障。现场用兆欧表测其绝缘电阻Rf 大于10Z0,在直流高压脉冲试验时,会出现电击穿。高阻故障是高压动力电缆(6KV或10KV电力电缆)出现几率高的电缆故障,可达总故障的80%以上。
现场实测时,笔者一般取Rf =3KΩ为划分高阻与低阻故障的界线。因为Rf =3KΩ时,恰好能得到回线法电桥精细测量所必需的10~50mA的测量电流。
(4)闪络故障
电缆绝缘材料受到损伤,出现闪络故障。现场用兆欧表测其绝缘电阻Rf为无穷大(∞),但在直流耐压或高压脉冲试验时,会出现闪络性电击穿。闪络性故障比较难测,特别是新敷设的电缆进行预防性试验出现闪络故障时。现场一般使用直流闪络法进行探测。
油浸纸绝缘电力电缆,以油浸纸作绝缘的电力电缆。其应用历史最长。它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价格低廉。主要缺点是敷设受落差限制。自从开发出不滴流浸纸绝缘后,解决了落差限制问题,使油浸纸绝缘电缆得以继续广泛应用。
塑料绝缘电力电缆,绝缘层为挤压塑料的电力电缆。常用的塑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塑料电缆结构简单,制造加工方便,重量轻,敷设安装方便,不受敷设落差限制。因此广泛应用作中低压电缆,并有取代粘性浸渍油纸电缆势。其缺点是存在树枝化击穿现象,这限制了它在更高电压的使用。聚氯乙烯电力电缆价格低,使用广泛,但介质损耗大,一般用于工作电压10千伏以下的系统。聚乙烯电力电缆电性优良,可用于较高电压系统。但工作温度低(仅为70℃左右),耐电晕性能差。若采用适当配方可使工作温度提高至80℃,并抑制树枝化击穿。目前已制成的聚乙烯电力电缆其工作电压达285千伏。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是将挤压聚乙烯绝缘层经过交联工艺过程,聚乙烯分子从线型分子变为网状结构分子。交联聚乙烯电缆工作温度可90~130℃,电压已达400千伏,机械强度也相应提高。中国已能生产110千伏交联聚乙烯电缆。110千伏以下等级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已有取代油浸纸绝缘电力<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font-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