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轻骨料混凝土
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和水泥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其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称为轻骨料混凝土。当粗细骨料均为轻骨料时,称为全轻混凝土;当细骨料为普通砂时,称砂轻混凝土。
(一)轻骨料的种类及技术性质
1.轻骨料的种类。凡是骨料粒径为5mm以上,堆积密度小于10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粗骨料。粒径小于5mm,堆积密度小于1200kg/m3的轻质骨料,称为轻细骨料。
轻骨料按来源不同分为三类:①天然轻骨料(如浮石、火山渣及轻砂等);②工业废料轻骨料(如粉煤灰陶粒、膨胀矿渣、自燃煤矸石等);③人造轻骨料(如膨胀珍珠岩、页岩陶粒、粘土陶粒等)。
2.轻骨料的技术性质。轻骨料的技术性质主要有松堆密度、强度、颗粒级配和吸水率等,此外,还有耐久性、体积安定性、有害成分含量等。
(1)松堆密度:轻骨料的表现密度直接影响所配制的轻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性能,轻粗骨料按松堆密度划分为8个等级: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kg/m3。轻砂的松堆密度为410~1200kg/m3。
(2)强度:轻粗骨料的强度,通常采用“筒压法”测定其筒压强度。筒压强度是间接反映轻骨料颗粒强度的一项指标,对相同品种的轻骨料,筒压强度与堆积密度常呈线性关系。但筒压强度不能反映轻骨料在混凝土中的真实强度,因此,技术规程中还规定采用强度标号来评定轻粗骨料的强度。“筒压法”和强度标号测试方法可参考有关规范。
(3)吸水率:轻骨料的吸水率一般都比普通砂石料大,因此将显著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水灰比和强度的发展。在设计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根据轻骨料的一小时吸水率计算附加用水量。国家标准中关于轻骨料一小时吸水率的规定是:轻砂和天然轻粗骨料吸水率不作规定,其他轻粗骨料的吸水率不应大于22%。
(4)最大粒径与颗粒级配:保温及结构保温轻骨料混凝土用的轻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结构轻骨料混凝土的轻骨料不宜大于20mm。
对轻粗骨料的级配要求,其自然级配的空隙率不应大于50%。轻砂的细度模数不宜大于4.0;大于5mm的筛余量不宜大于10%。
(二)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轻骨料混凝土按干表观密度一般为800~1950kg/m3,共分为12个等级。强度等级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分为LC5.0、LC7.5、LC10、LC15、LC20、LC25、LC30、LC40、LC50、LC60等10个等级。
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水泥用量
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 | 水泥用量(kg/m3) | 水泥标号 |
LC5.0 | 200 | 32.5 |
LC7.5 | 200-250 | 32.5 |
LC10 | 200-320 | 32.5 |
LC15 | 250-350 | 32.5 |
LC20 | 280-380 | 32.5 |
LC25 | 330-400 | 32.5 |
LC30 | 340-450 | 32.5 |
LC40 | 410-500 | 42.5 |
LC50 | 420-530 | 42.5 |
LC60 | 430-550 | 42.5 |
注:建议根据不同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