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土地较紧,在我国一般不选用轮作制,而是以换茬为主,故B/c常常不作计算。
依上述公式所计算出的结果是理论数字,在实习出产中,在苗木育婴、起苗、储藏等工序中苗木都将会遭到必定扔掉,在计算面积时要留有境地。故每年的计划产苗量应恰当增加,一般增加3~5%。
某树种在各育苗区所占面积之和,即为该树种所需的用地上积,各树种所需用地上积的总和再加上引种试验区面积、温室面积、母树区面积即是全苗圃出产用地的总面积。
(二)辅佐用地的面积计算 辅佐用地包括旅程、排灌系统、防风林、以及处理区修建等的用地。苗圃辅佐用地上积不能跨过苗圃总面积的20~25%,一般大型苗圃的辅佐用地占总面积的15~20%;中小型苗圃占18~25%。
(1)工作区的规范 出产用地的区划,首要要保证各个工作区的合理计划,每个工作区的面积和形状,应根据各自的出产特征和苗圃地形来选择。一般大中型机械化程度高的苗圃,小区可呈长方形,长度视运用机械的种类判定,中小型机具200m,大型机具500m。小型苗圃以手艺和小型机具为主,工作区的差异较为活络,小区长度50~100m为宜。工作区的宽度依土壤质地、是不是有利排水而定,排水超卓可恰当宽些。一般以40~100m为宜。小区的方向应根据地形、地形、主风方向、圃地形状判定。斜度较大时,小区长边与等高线平行,一般情况下,小区长边选用南北向以利于苗木生长。
地下水位过高,土壤的通透性差,根系生长不良,地上有些易发生徒长景象,秋季苗木木质化不充沛易受冻害。当土壤蒸腾量大于降水量时会将土壤中盐份带至地上,构成土壤盐渍化,在多雨时又易构成水灾。地下水位过低,土壤易于干旱,有必要增加灌溉次数,跋涉了育苗本钱。最适宜的地下水位一般情况下为砂土1~1.5 m、砂壤土2.5m分配、粘性土壤4m分配。
3.土壤 土壤供应苗木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因此,土壤的质地、肥力、酸碱度等各种要素对苗木生长都有首要的影响。建立苗圃,对土壤的选择十分首要。
(1) 土壤质地 苗圃土壤一般选择肥力较高的沙质壤土、轻壤土或壤土。这种土壤结构疏松,透水透气性能好,土温较高,苗木根系生长阻力小,种子易于破土。耕地除草、起苗等也较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