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拾音器多采用高增益、内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等组成,从而实现信号放大及降噪作用。在此类拾音器中,由于只采用简单的RLC选频网络,会出现噪音去除不干净的现象。而高性能拾音器,产品内置智能数字降噪及浮点相位处理芯片,可以大限度地降低噪音,还原人声,适合于性能要求高的环境,例如我公司的A15,A17型号产品。 在拾音器发展进程中,模拟拾音器将会被数字拾音器所超越。数字拾音器增加了时钟电路、储存器、数字处理器。如何识别数字拾音器:必须具有模拟到数字信号的转换及回转电路的芯片。数字电路一定有晶振器来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并且有储存器芯片来保存启动代码。
拾音器常见问题和故障排除
(1)、拾音器在使用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是无声。可用排除法确定:
1.用万用表测量拾音器端的直流电源电压,要求电压为9V-12V之间;
2. 如果您有多只拾音器,可将它们交叉配线比较, 以确定是拾音器或是连接线或是其他配套设备的故障;
3.如果音频线接到其它音频设备,请断开连接后直接连接到台式机声卡line in接口用操作系统自带的录音机软件进行测试。如果声音正常说明拾音器本身没有问题,请检查连接的音频设备或其他方面;
4.接线是否完好和可靠;
5.放大设备的接口与拾音器是否配套,放大设备的音量是否调节合适;
6.严禁把拾音器接入声卡、调音台、功放等设备的麦克风(MIC)输入端,否则可能损坏设备。这是因为拾音器内部虽然也包括麦克风,但同时也包含放大、降噪、回声处理等电路,其输出的为2Vpp~5Vpp的“Line Out”音频信号。
监控拾音器的性能参数五花八门,有些是夸夸其谈,有些是无用的参数,有的本来就是错误的参数,不过大家都这么写着,我们真正关心的是回放效果,能达到正常人听到的现场情况就很不错了。监控拾音器基本都是有源拾音器,需要额外对它进行供电,一般都是宽电压,8-14V基本都没问题,而且一般具有前置音频放大电路,直接可以驱动音箱(某些微型例外,如CS-05),还带AGC自动增益电路,使采集的声音得以放大,监听的面积自然就大些,在150平米范围内,外围和语音的清晰度是成反比的。
音频传输的距离一般都可达到1000米,这个参数对一般场合是很难突破的,而且拾音器对线缆的选择也很随意,电话线、护套多芯线、网络双绞线、小尺寸同轴线、屏蔽线等都可以作为音频传输;能够激发拾音器工作的频率也就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就可以了,50-10KHz;对于灵敏度有些标—30dB,这些也就是说在近似真空的环境给它用用特殊的发射频率触发,这个就是无用的参数,用—50dB以上的分贝数,咪头能感知的已经足够。输出的阻抗一般标600欧非平衡;所用咪头有定向和全向的,一般都用全向的;输出信号幅度一般标2.5Vpp/-25db;工作电流一般在30mA以内。其实最关键的应该是降噪的电路设计的怎样,做的不是很好的拾音器,采集的声音放大以后,电流的很大杂音就体现出来了。
对于有前置放大的拾音器,因为直接可以驱动音箱,我们可以用比较直接的测试工具来测试:我们先给拾音器供上电,注意三线制的黑线是电源负和音频负共享,这种三段音频接头有三节,一般说来,靠里的是音频正,中间的和外面的是音频负,所以可以分别搭配出两个声道,经测试,音频负达在最外的声道采集的声音很大,中间的进行的压制,可以都选择一下,不同的拾音器用录音机回放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要是这种方法测试效果可以,但监控拾音器的音视频采集卡出来的效果不理想,那就是卡的音频处理不是很理想了。所以,回放音质和拾音器及采集卡都相关的,说白些,要是采集卡的音频处理很好,仅需要一个几毛钱的咪头也可以出很好的效果,采集卡音频处理不好,哪怕上千元的拾音器用着也会将好的信号弄得很糟糕。个别软压卡的音频处理会出现仅有一路好,其他路很差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