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生们都以为“就业形势”一片好转,但是当他们拿着花了很多心思且成本不菲的个人简历就投各家“求贤若渴”的公司时,大部分人都会失望,特别是所谓的大公司,所谓的外企。许多知名的企业遭到“曝光”:××企业光做宣传不招人、××企业雨点小雷声大、××企业招聘中玩猫腻……而且越是名企“曝光率”也越高。我知道这是一种宣传形式,但是请不要打着“校园招聘”的名义,因为,对毕业生不公平,因为他们很在乎投出的每份简历,因为那是他们的一个希望。毕竟他们要的仅仅只是一个机会。
在智联招聘主办的“2004年校园招聘研讨会”上进行了一次现场调查,当问到校园招聘是否认为招聘人才重要时,与会的十几家企业代表的回答高度统一,都赞成招聘人才是第一位。可是,当问及是否认为宣传企业更重要时,也有几家企业举起了手。不难看出,虽然众多的企业参与校园招聘的目的是招揽人才,可是也不排除冲着“作秀”去的可能。
尽管大学毕业生被认为缺少实践经验,但是出于对人才的争夺和储备,不少知名企业把求才目标锁定在“一张白纸”似的大学生。通过校园招聘活动,既能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又可以借此机会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最好的宣传效果。在一些企业看来,利用招聘做广告“物美价廉”,一方面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树立“公司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对高级人才需求旺”的形象,同时对于应聘者中的优秀人才,也可以让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听听应聘者对企业的意见,做个免费的企业咨询。最后还可以把简历收集起来,把应聘者当做人才储备。
对忙于找工作的学生而言,看到铺天盖地的招聘通知席卷校园,同学们都以为“就业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当他们拿着花了很多心思的个人简历投向各家“求贤若渴”的公司时,大部分人都会失望。在校园内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企业只为招几个程序员,也要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宣传,还有的企业甚至把招聘会办成了一次“产品展示会”。可以说,将招聘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是很多企业的共识。
界定招聘和作秀的行为,所站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会不同。企业进校园举办宣讲会是企业宣传形象的一个途径,学校对此也很难干涉。可是,如果能够弱化宣传意味,多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招聘问题,也许招聘的效果会更好。虽然已经有人将“只作秀不招聘”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虽然目前没有出台一些硬性规定来完善校园招聘,但是毫无疑问,“只作秀不招才”的作法最终是有损企业形象的。可能当时你确实已经达到了宣传的目的,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关乎一个企业的信誉,形象。毕业生毕竟是未来社会上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却始终记得曾经被哪个哪个企业欺骗过,长此以往,这些企业还能有好的发展吗?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所以,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打着校园招聘的名义进行宣传的行为还是要慎重而行。进校园做宣讲,是企业宣传形象、提升知名度的一个途径,也是为了“预热”校园招聘,但是,怎么宣讲、宣讲什么一定要把握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