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改变钢的微观组织可在大范围内提高其强度(440~1470Mpa),目前开发出三种高强度级别的钢板,其代表性的钢有双相(DP)钢板和贝氏体钢板。此钢的屈服强度低,加工硬化指数高,成型性好。此外,TRIP(变态诱发超塑型钢)及超高强度钢板等均有希望大规模应用于汽车。目前这些钢板的热镀锌及合金化合处理,除DP钢板有少量热镀锌的研究以外,其他高强度钢板尚未开展研究[7]。这些钢板的热镀锌和合金化处理技术上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去探索[8]。
热镀锌基板的研究必须与热镀锌工艺相结合起来,否则即使基板达到要求的性能,镀锌工艺不能满足要求也达不到目的。



镀锌工艺技术发展
2.1.3镀锌工艺技术的发展
为了获得优质的表面,90年代国外新建的镀锌生产线大量采用美钢联法,美钢联法采用高密度电解脱酯技术(HCD)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表面的油污,同时在还原退火炉中美钢联法用全辐射管替代改良森吉米尔法中的明火加热,因此可以严格的控制温度和气氛,确保火炉的无氧化气氛,从而保证镀层的优良附着性和表面质量。
镀锌:DX51D+Z 0.5*1250*C 0.6*1520*C 0.8*1250*C 0.95*1250*C
1.2*1500*C 1.5*1250*C 2.0*1500*C 1.8*1500*C 3.0*1250*C
0.4*1250*C 0.35*1000*C
DX53D+Z 0.4*1250*C 0.5*1250*C 0.6*1250*C 0.7*1250*C
0.8*1250*C 0.9*1250*C 1.0*1250*C 1.2*1250*C 1.5*1250*C
1.8*1250*C 2.0*1250*C 2.5*1250*C 3.0*1250*C 2.8*1250*C
环保镀锌: 0.5*1000*C 0.6*1250*C 0.7*1250*C 0.8*1250*C
1.0*1000*C 1.2*1250*C 1.5*1250*C 1.6*1250*C 1.8*1000*C
2.0*1250*C 2.2*1000*C 2.5*1000*C 2.8*1250*C 3.0*1000*C
高锌层200-275克:0.5*1250*C 0.6*1250*C 0.7*1250*C 0.8*1250*C
1.0*1250*C 1.2*1250*C 1.5*1250*C 1.6*1250*C 1.8*1250*C
2.0*1250*C 2.2*1250*C 2.5*1250*C 2.8*1250*C 3.0*1250*C
硅钢:0.27*1000 0.35*1000*C 0.5*1000*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