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色严重。袜子的染色牢度也是袜子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按规定,袜子的染色牢度应该达到4级,即颜色基本不会掉。但是在这次检测中,多个样本染色牢度指标不合格,有的甚至为1级。“1级就是当我拿一件白色的衣物和这样的深色袜子放在一起洗的时候,最后两件物品的颜色会变得难以区分。”王建明表示。
王前虎说,袜子掉色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污染其他衣物,更由于纺织产品在印染和后期整理等过程中要加入各种染料、助剂等整理剂,这些化学制剂或多或少都会含有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袜子多用麻布、帛、熟皮制成。传说魏文帝曹丕有个美丽聪明的妃子,她觉得角袜粗拙,样子难看,穿着不便,就试着用稀疏而轻软的丝编织成袜子,并把袜样由三角型改成了类似现代的袜型。于是,袜子由过去的“附加式”换成了贴脚的“依附式”。当然这样的故事未必可信,但此时确实出现了丝织的袜子,叫做罗袜。曹植作《洛神赋》中就有关于这种袜子的描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元代棉花广泛种植后,袜子多用棉布制作。嘉靖年间,流行镇江毡袜。万历以后,男子开始服油墩布袜。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又出现了供贵族使用的白色羊绒袜,平民则穿旱羊绒袜。清代民间的袜子一般也用棉布制成,贵族则用绸缎制袜。故宫所藏皇帝的袜子多以金缎为边,通绣纹彩。1879年,欧洲国家将针织品输入中国,洋袜、手套以及其他针织品通过上海、天津、广州等口岸传入内地。受其影响,商人们在沿海主要进口商埠相继办起了针织企业,袜子从此以后也多是针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