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认为,蟑螂应该是利用一种“食品信息素”来相互联络,可能是唾液中的某种化学物质,也可能是体内的某种碳水化合物。
利霍罗说:“我们设想,蟑螂在遇到同类的时候,会通过接触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另一只蟑螂,它正在吃好东西,我也要留在这里。”
一旦确认了这种信息素的存在,就可以用来研制更有效的或者设计不含成分的陷阱。
研究的负责人、玛丽女王学院的生物学家和化学家马蒂厄·利霍罗说:“人们更倾向于蟑螂而不是去研究它们。我可以理解,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对蟑螂的行为知之甚少。”
他指出,此前人们以为蟑螂是独自觅食的,“但这并非事实”。
灭蝇标准
1、 重点单位有蝇房间不超过1%,其它单位不超过3%,平均每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重点单位防蝇设施不合格房间不超过5%;加工、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 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出率不超过3%。
四、灭蟑螂标准 1、 室内有蟑螂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平均每间房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
2、 有活蟑螂卵鞘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超过4只。 3、 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不超过5%。
蚂蚁为社会性昆虫,其特点是筑巢群居,具有多型性,蚁 后(雌蚁)专司产卵繁殖,雄蚁专司交尾繁殖,工蚁专司营巢、 获取食物和抚幼等职能,兵蚁则专司保卫及战斗之责,各有分 工,组成一个整体,当群体数量过大时,可以随时分成两个新 蚁群, 因此能够很快扩散。
蚁进入室内与人相伴而产生危害。其危害主要是两方面,首先是窃取和污染食物,损坏木材,骚扰人类造成的直接损失;其次是蚂蚁传播疾病引起的间接损失。蚂蚁在室内四处觅食,大举入侵厨房、储藏间等处,消耗、污染食物,毁坏物品。密度高时,蚂蚁还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和休息。在四处爬行过程中,蚂蚁还可将各种细病毒等病原体带到食物上,传播疾病。当蚂蚁受刺激,还可以直接叮咬攻击人类或者宠物,此类事例时有报道。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蚂蚁的生存条件,使之逐渐适应了建筑密集、人口稠密的城市环境,常侵入建筑物内部觅食和为害。不同蚂蚁的危害虽各有其特点,但蚁后、雄蚁一般都深居穴内司繁殖之职,主要是工蚁出穴寻食造成危害。蚂蚁的危害可总结为咬扰人体、传播病菌、污染环境、损坏建筑。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因食害和污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二是由传播多种疾病和危害人类健康所导致的间接损失。一般而言,间接损失远远大于直接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