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修复,省古建设计研究院依据清代重修的凌云寺面貌为样本,还原清朝建筑的风格。因为凌云寺混杂有元代、明代、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清代风格最为明显。大雄宝殿的柱头、担梁,全部用进口的缅甸柚木,无一根杂木。屋顶的小琉璃瓦则采用了现代技术,铺设卷材防水层、抹上水泥沙浆保护层,最后用棉花、石灰、水混合而成的锤灰将小琉璃瓦黏合起来。“这样小琉璃瓦就不会漏水了。”
除了建筑的修缮外,古寺还进行了“内”修
早在5年前,凌云寺开始四方收集历史资料,整修《乐山大佛凌云寺志》。由于几经迭变,凌云寺所存的文献荡然无存,只能从其他途径找寻历史。除了查大量史书、志书,“凌云山上还保存了不少文1物,比如佛像、碑记、石刻、牌匾等等,都是唐代以来留传下来的,可以从中考证凌云寺的部分历史。”参与修志的蒋慧深说,编者们还实地走访了至今健在的僧1人,从他们的叙述中记录下凌云寺的历史片段.
提出要尽快修缮包括甘肃贡院在内的重点文1物古建筑群。同时,兰大二院也在春节前夕请来省市文1物等多部门领导以及相关专家就此事专门召开研讨会。再将现存于五泉山的明远楼移到原地,这样贡院的主体原貌就能恢复。兰州周边像武威、张掖都是国1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兰州作为甘肃省会城市,多年都在致力于申报国1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可是一直没有下文,原因就在于兰州没有重视挖掘、没有修缮保护、没有可拿出手的东西。在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它们是济南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泉城市民祖祖辈辈的骄傲。当代人要传承和光大济南历史文化,需要精心呵护这些古建筑,并不断修缮,以记载历史,延续文化。最为可惜的当数我们济南的老火车站,这座造型独特、钟楼穹顶绿瓦的精美建筑,早已经销声匿迹。俯瞰今日之泉城,虽然现代化的建筑鳞次栉比,但那些记载历史的古迹有些却离我们渐行渐远。我们为之叹息,也为之遗憾。
凌云寺维修巧用小琉璃瓦妙处
凌云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主体建筑构成,呈三重四合院布局,寺貌堂皇肃穆。根据维修施工方案,天王殿的主体建筑一期维修工程已经完工。举目仰视,只见修葺一新的天王殿飞檐凌空,红墙碧瓦,巍峨壮观。
“其实,从唐代起,凌云寺也一直多有修缮。”比如弥勒殿前四座建于明代和清代的纪事石碑,取自凌云山白垩纪上统夹关组砖红、紫红厚层状砂岩。这类砂岩胶结物含泥质较重,稳定性和强度较差,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阳光辐射,严重风化脱层。1985年,文1物部门给石碑加装了碑帽、玻璃防护罩。可是,后来地面抬升,造成碑内潮湿空气滞留,石质风化加重。于是,寺院委托省文1物考古研究院,经过清洁,采用砂岩保护液、抗藻液等涂刷,进行防水、防污、防风化处理,用塑性好的改性环氧树脂作粘结加固,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将四座碑搬移至藏经楼旁桂园注易洞长廊南端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