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技术规则建筑物隔音标准部分,建议在CNS国家标准尚未修订完成之前,分阶段修订相关隔音性能规定,阶段可先参考日本建筑基准法第30条及其施行令22条之3规定,修订相关建筑物隔音性能要求,根据河南顺康环保声学实验室量测结果及为提升国内室内声音环境生活品质达到欧美先进国家之目标但又不宜过度偏离目前建筑市场现况,住宅隔音性能之声音透过损失数值可参考美国、澳洲及ISO空气音参考值曲线等先进国家建筑法令及音量测标准规定,初步建议墙体分为两部分进行规范,分界墙透过损失规定在频率125HZ部分,修订为34DB,500HZ部分,修订为50DB,2000HZ部分,修订为54DB,房间吸音棉隔墙透过损失建议对照分界墙规定,以提升国人居住空间音环境舒适性,其余建筑构造与音环境之检查,需进一步进行实验探讨。
对于目前各类常用建筑物隔音构造的隔音吸音性能,宜进行分阶段研究。
吸音技术与声学艺术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综合性体育馆建筑空间中,声学材料(或结构)以界面的形式及其自身质感、色彩等视觉属性来影响空间的性质。在声学材料(或结构)的应用方面,各种新型声学材料与复合材料的使用是体育馆比赛大厅音质改善和空间美感营造的基石。
河南顺康环保隔音棉的音质设计在于使声学材料的声学理性在视觉上得以充分的表达,将自身的材料质感展示出来,体现表里一致的真实效果。良好的室内声环境是建筑形式、音质设计的结合,也是材料特性与结构的形态表达。在追求声学逻辑合理性的同时也实现材料的美学价值。建筑声学材料与结构具有声学功能与视觉需求的双重属性,音质设计的艺术性表现能通过视觉传达信息,但其艺术性表现的意义不仅在于视觉形式本身,更重要的还包括了其所传达的情感。这是音质设计在达成声学功能之后,体现在形式之上的意义。
侧墙声学材料与隔音棉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方面观众席侧墙的上部用吸音板来做吸声处理;另一方面侧墙的下部贴木板,作反射处理,为观众席提供一次反射声,以增强直达声的强度,以增强对声音的洪亮感和空间感。侧墙有窗的一面在靠近玻璃处安装一道遮阳窗帘,离开玻璃100mm再安装一道吸声遮光厚窗帘,这对防止声畸变、吸收中高频甚至低频起到一定作用。
后墙面材料与构造
功能会议室最易产生回声的地方是后墙,因此后墙需用环保阻燃隔音棉和吸音板作大面积强吸声处理。加大吸音棉厚度,以加强对中高频声的吸收。
顶棚材料与构造
因会议室装修的多孔材料多主要吸收的是中高频声,而控制低频声的作用相对较弱,易使环境内的低频过多混响,影响听音效果,因此室内构造方面也要十分注意低频声的吸收。顶棚上一般足够的空间留较大空气层,从而达到共振吸收低频声的作用。
吊顶采用不同的吸声材料间隔布置,使室内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趋于直线。采用穿孔铝板吊顶(板厚与孔径均为0.8mm,穿孔率为1%),上铺较厚的吸声棉,上方留200宽的空气层。这种共振吸声结构吸声频带范围较宽,对中低频声,特别是中频声有很好的吸收。一般选择开孔部分与不开孔部分相间隔的吸音板,开孔的部分负责吸声,不开孔部分负责反射主会厂台声音至观众席。另外,由于吸音板较薄,不开孔部分会因振动对低频声有很好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