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最终都是形成乳化液,不过切削液的是多种成分添加而成,而传统意义的皂化油就是基础油经过皂化处理而成,溶于水后可作冷却和润滑加工使用,切削液更全一些,比如防锈,润滑,冷却,清洗,消泡,抑菌等等.
皂化油是基础油(机油、非标油等)经过表面活性剂、碱等皂化处理而成,溶于水后变成乳白色液体,可作冷却和润滑加工使用,乳化切削液是多种成分添加而成,如防锈,润滑,冷却,清洗,消泡,抑菌等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搅拌而成,故其性能更全,性价比更高,溶于水后可为乳白色、荧光绿、红色等各种颜色的透明或不透明的液体。
乳化切削液的配制就是将乳化油用水稀释成乳状液的过程。这是油水界面增加的过程,也是表面能增加的过程。因此,通常需对其做一定的功。搅拌和加热是常用的做功方法。根据乳化油本身的性状和环境温度,其配制方法一般有以下3种:
1)常规溶解法:如果乳化油自身的流动性和乳化性能好,只要按一定比例将乳化油加入稀释水中,充分搅拌后即可达到乳化状态,得到均匀的乳化液。需要注意的是,配制乳化液时,要将乳化油加入稀释水中;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稀释水加入乳化油中,在某些情况下(如温度较低),可能生成胶状物质,很难再溶解开。
2)加热溶解法:对于粘度大、甚至呈膏状的乳化油,需要将其加热,或者先使用部分热水冲调,待其充分乳化后再用冷水稀释至所需浓度。因为热水可以使乳化油的粘度降低,热水分子有较大的动能,而且热水的表面张力小,有利于乳化油的均匀分散。
3)相转变溶解法:如果乳化油自身的乳化性能不够好,应在乳化的初始阶段在不断搅拌下先向乳化油中缓慢地加入少量稀释水,待到乳化油已被充分溶解、变成均匀的乳状液后,再冲调大量的稀释水,并不断搅拌,直至达到所需配制的浓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其先形成W/O(油包水)型乳状液,在不断搅拌并继续加入稀释水的过程中,使其发生相转变,由W/O型转变为O/W(水包油)型。这样做虽然费时、费事,但所得的乳状液颗粒较均匀、细致,乳化液的稳定性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乳化油本身乳化性能的欠缺。
▲含大量的矿物油的半合成液,大幅度减少刀具的磨损,延长寿命。
▲含特殊铝缓体糸,确保在极端的情况下各种铝材不被氧化。
▲乳液细白,稳定性好,不分层,气味极低,不伤皮肤。
▲具有稳定性和抗腐败性,不易发臭,使用周期长,通用性较强。
特别适合加工材质:铸铝及所有铝合金材质。
适合工艺:切、磨、钻、攻芽、铣等常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