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规模的扩大和持续发展有赖于光伏材料的不断革新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39年,法国的Becquerel最早发现了液体电解液中的光电效应;然而直到1883年才由美国的Fritts使用硒制备了一个太阳能电池;之后又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1930年,Schottky提出Cu2O势垒的“光伏效应”理论;同年,Longer提出可以利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变成电能;随后,美国贝尔实验室的Pearson于1954年发明电池效率为6%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开启了p-n结太阳能电池的新时代,时至今日,p-n结太阳能电池仍然占据着光伏领域的地位。
硅太阳能发电板容量是指平板式太阳能板发电功率WP。太阳能发电功率量值取决于负载24h所能消耗的电力H(WH),由负载额定电源与负载24h所消耗的电力,决定了负载24h消耗的容量P(AH),再考虑到平均每天日照时数及阴雨天造成的影响,计算出太阳能电池阵列工作电流IP(A)。 欧盟法律规定,只有通过CE认证才能使得产品在欧盟范围内市场流通。而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到欧盟份额的提高无疑迫使众多太阳能板生产厂家加强对于太阳能板CE认证通过的渴求,从而让这一认证变得更为重要。
2014年上半年,美国光伏发电装机量占美国新增电力装机总量的53%;而在日本夏季用电高峰期,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则达到了37%。我国自2013年开始启动了大规模的光伏电站建设计划,当前已经成为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大的国家。从全球光伏行业来看,2002年至2012年十年间,光伏行业市场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8.5%,从2002年的数百兆瓦增至2012年的30GW;2013年,全球光伏总装机容量为135GW,其中新增装机容量40GW,同比增长33%;201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41GW,2015年和2016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55GW和65GW。历年光伏市场的变化趋势及绿色科技传媒研究中心(GTM Research)预测情况详见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