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感技术改进的方向
当前,传感器以用途分类,可分为力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而国内传感器技术发展与创新的重点在材料、结构和性能改进的三个方向是:敏感材料从液态向半固态、固态方向发展;结构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性能向检测量程宽、检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寿命长久方向发展。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全球传感器高峰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预计到2022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核心部件传感器的产量将会超过万亿只。而从当下传感器行业大发展趋势来看,技术、市场、政策都已经形成利好,产业总体向好。但是由于部分因素,产业整合与并购将会成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就传感器产业将会发布“三年行动指南”,指南将会以市场应用来扶持产业发展,智能化将会是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在产业发展线路制定上,指南有意将集成电路工艺与微机电系统工艺相结合。这对大多数传感器行业经营者来说,都是非常明确的发展信号。
物联网对传感技术提出新要求
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传感技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正逐渐向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红外技术、新材料技术、纳米技术、陶瓷技术、薄膜技术、光纤技术、激光技术、复合传感器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
其中,MEMS是目前世界制造业的热点,MEMS以其微型化的优势,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光学MEMS、图像传感器等领域都有相关应用,在军事领域和以汽车、电子、家电等为代表的民用行业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