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冷片是由半导体所组成的一种冷却装置,于1960年左右才出现,然而其理论基础Peltiereffect可追溯到19世纪。这现象最早是在1821年,由一位德国科学家ThomasSeeback首先发现,不过他当时做了错误的推论,并没有领悟到背后真正的科学原理。到了1834年,一位法国表匠,同时也是兼职研究这现象的物理学家JeanPeltier,才发现背后真正的原因,这个现象直到近代随著半导体的发展才有了实际的应用,也就是[致冷器]的发明(注意,这时叫致冷器,还不叫半导体致冷器)。由许多N型和P型半导体之颗粒互相排列而成,而NP之间以一般的导体相连接而成一完整线路,通常是铜、铝或其他金属导体,最后由两片陶瓷片像夹心饼干一样夹起来,陶瓷片必须绝缘且导热良好,
热电空调大型热电制冷空调一般是指制冷量在1kW以上的装置,主要应用于潜艇、舰艇和列车上,据相关文献报道目前zui大制冷量超过30 kW。潜艇、舰艇的热电制冷空调主要是单元组合式,各单元可独立运行,热端与海水或淡水进行热交换,冷端与舱室内的空气进行充分的换热,平稳运行时制冷COP可达1.1~2.1。上海交通大学研制的BK-1.5型热电空调器,由热电堆、循环水泵、海水冷却器、通风机、翅片和控制箱等组成,已成功用在潜水器上。热电制冷空调也成功应用于列车上。美国某列车热电制冷空调系统的制冷功率17kW,COP约为0.7,同时也能够用于制热。另有人开发了一套利用太阳能热电技术的汽车内空气调节系统,该系统冷端散热器直接冷却送风气流,而热端采用水循环散热:在38℃的环境温度下,制冷功率4.01 kW,COP为0.42;如果天气晴朗,车顶的太阳能电池可使空调COP提高2%。
三、CDL1系列制冷组件使用中的注意问题:1、当采用非专用设备检验该器件时,在工作参数下,热端的温度必须低于80℃(含改变电流方向冷端变成热端)。在热端没有散热条件下,瞬间通电进行试验,即用手触摸制冷器的两个端面,感到有一定的热感,一面稍有冷感即可。否则由于热端温度太高,极易造成器件短路或断路,使制冷器报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