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接地保护器F-MS25-PVTFM击穿保险XXZ
电压互感器中性点二次接地保护器25-pvt/fm:为防止雷电等系统过电压通过电压互感器危害人身及二次设备安全,在电压互感器端子箱内二次中性点(n线)上,安装二次击穿保险。25-pvt/fm中性点击穿保险特点是:主元件采用空气间隙密闭式防雷技术;大冲击下有效脱扣,保护主元件;元件损坏时可靠脱扣,独特双脱扣保护功能,呈现开路状态,杜绝两点接地;动作值离散性很小,固定在1600v±20%;放电快速,不超过20μs,绝缘水平恢复到击穿前90%小于500ms;额定最大放电电流20kv,残压值低;防手触拔插式设计,更换只需拔插操作,元件体积小,无法触碰到金属带电部分,底座固定接线,掉牌及遥信输出告警,脱扣或损坏后可明显发现。对pt二次放电间隙进行耐压试验,其标准应为1000v摇表不击穿,2000v应可靠击穿,35mm标准导轨安装
品牌 | 其他 | 型号 | YZF-MS25-PVT/FM |
类型 | 间隙类避雷器 | 电压等级 | 低压 |
保护性质 | 限压型 | 安装形式 | 并联 |
加工定制 | 否 | 操作电压 | 260(V) |
额定电压 | 260(V) | 标称工作电压 | 260(V) |
额定最大放电电流 | 20(KA) | 最大放电电流 | 25(A) |
防护等级 | IP20 | 响应时间 | 25(ms) |
温度范围 | -45-80(℃) | 产品认证 | 认证 |
外形尺寸 | 18 | 重量 | 0.25(kg) |
二次回路的接地点必须符合以下要求:1
1\保护柜屏和继电保护装置本体应设有专用的接地端子,静态型、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和收发信机的机箱应构成良好电磁屏蔽体,并使用截面不小于4 mm2多股铜质软导线可靠连接于继电保护安全接地网的铜排(缆)上。
2\公用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的二次回路只允许在控制室内有一点接地,为保证接地可靠,各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线不得接有可能断开的开关或熔断器等。己在控制室一点接地的电压互感器二次线圈.
中性点过电压保护有二种方法,一是采用避雷器或避雷棒间隙的方法,通过过电压时放电“泄”掉过电压,这是对高幅值和一次性过电压的好方法,另一种是配置零序过电压和间隙零序电流保。
SPD可连接在L(相线)、N(中性线)、PE(保护线)间,如L-L、L-N、L-PE、N-PE,这些连接方式称为保护模式,它们与供电系统的接地型式有关。按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规定,供电系统的接地型式可分为:TN-S系统(三相五线)、TN-C系统(三相四线)TN-C-S系统(由三相四线改为三相五线)、IT系统(三相三线)和TT系统(三相四线,电源有一点与地直接连接,负荷侧电气装置外露可导电部分连接的接地极与电源接地极无电气联系)。目前,浪涌保护器的保护模式大部分是4个保护模式(L-PE,N-PE),即三根火线分别与保护线,中性线与保护线连接。还有一部分是全模式(L-L、L-N、L-PE、N-PE),即三根火线之间,三根火线分别与保护线,三根火线分别与中性线,中性线与保护线。全模式最多有10模式,在常用的3相星形接地方式中就是10模式。
全模保护的浪涌保护器的结构:在我国通常使用的4模式保护器中(参照IEC标准),常用的是4个单片组合在一起,三个单片分别连接火线与保护线(L1-G,L2-G,L3-G)另一个单片连接中性线与保护线(N-G)。4模式的浪涌保护设备没有对浪涌电流经过的所有可能的线路都进行保护,如火线—火线之间(L1-L2,L1-L3,L2-L3),火线—中性线(L1-N,L2-N,L3-N)。而北美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对电涌保护设备有明确规定:用于3相4线+地电路的电涌保护设备需要对电流经过的所有可能的线路进行保护,它们包括L-L,L-N,L-G,N-G。按照IEEE标准生产的北美产品,如美国JOSLYN公司生产的浪涌保护器就是全模保护的浪涌保护器的一个例子,三根火线通过浪涌抑制元件分别与中性线(零线)相连,三根火线通过浪涌抑制元件分别与保护线(地线)相连,中性线(零线)通过浪涌抑制元件分别与保护线(地线)相连,三根火线通过浪涌抑制元件分别相连,全模式的浪涌保护设备对浪涌电流经过的所有可能的线路都进行了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