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拌砂浆的推广由散装水泥办公室负责管理,这就决定了推广干粉砂浆就是要推广散装。目前实际应用中的砂浆散装,采用的是散装水泥的运输办法,即将混合好的砂浆罐入散装车,运输到工地后,通过气力输送的方式装入预先安放在工地的背罐内。
中型砂浆生产线的产量约为每小时40吨,一般背罐的容量为22立方米,可装入约30吨干混砂浆,这就意味着生产装满一车(罐)的时间需40分钟。在工艺布置 上,可以考虑在混合机下直接装车,减少中间环节。特别在推广初期,产量相对不大的情况选用此种方案。当产量进一步增大,可增加两只容量为40吨的过渡散装 仓,解决装料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有计划的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干混砂浆的骨料以河砂为主,部分地方采用机制砂,或其它废渣代替。由于骨料的用量大,占到成品的近80%,日用量可达500吨,首先要有足够的堆砂 场,建议贮量5000吨以上,其优点是可以在堆砂场设置雨棚,采购进的砂选通过自然干燥,减少砂含水量,提高烘干系统产能并减少能耗。
砂源的选择 非常重要,不但影响材料本身的经济性,对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影响很大。砂的粒径要求为小于5mm且应满足规定的级配,理想状态是将砂子烘干后,仔细筛分成 若干等级,然后再通过配料过程复配成所要求的级配。在实际操作中,分级筛分、贮存、复配计量使生产工艺复杂,运行成本大幅度提高。再者将原砂细筛分级后再 进行复配,往往会造成某个级别过剩,而另一些级别缺失,仍需通过配方调整弥补。
混合布干粉砂浆生产线
干混砂浆砂浆生产规模、原料供应、成品市场以及建厂占地情况的不同,可以灵活设计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工艺布置。混合式布局就是不局限于塔楼式还是两阶式,而是介于两种布局之间的形式。
如下面的这个例子,将粉体(水泥、粉煤灰、稠化粉等)的储存方式、计量方式都与塔楼式相同,置放在混合机的上方,物料自上而下流动,满足具备生产流畅的优点。
但考虑到砂子用量、储量大,全部储存在主楼的顶部,占据了钢结构承受的主要重量的大部分,并且由于干砂的流动性好,粉尘也比较好处理,因而将从烘干机出来的砂储存在安放在地面的大型储仓内,在筒仓下部计量后经提升机提升到置于混合机上方的中转储仓内,这样有效的减少了主钢结构的承重量。
另一方面,由于该生产线选用的是4立方米的混合机,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为了减少散装车的等待时间,需增加成品散装仓,把主楼混合机的高度降低,运用再次提升的办法,解决成品储存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袋装过程成品储存问题,更有利于生产计划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