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铜浮雕作为浮雕制作艺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浮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铸铜浮雕作为宗教崇拜的对象,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铜浮雕的宗教性。浮雕体现佛教的庄严、神圣、慈悲的精神。所以在造型的制作上,铜浮雕必须严格遵循佛教的教义规范,也就是造型仪规。这就决定了佛教造像中佛、菩萨、罗汉、明王、护法、祖师等等浮雕的造型。二是铜浮雕的社会性。
雕塑的基本形式为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
圆雕作为雕塑的造型手法之一,应用范围极广,也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
所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视觉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 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近年来,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金属浇铸工艺——失蜡铸造法。也称为脱蜡铸造,其原理非常简单:用蜡制成蜡像,然后用围模法浇上一层耐热的模型材料,将围模加热至蜡开始熔化,最后烧干,留下跟蜡像一个模样的空心,再将金属溶液倒入这个空心。一旦金属溶液冷却,围模就会脱落,一个形状相同的蜡像复制品就这样做成了。失蜡铸造法也是冶铸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其铸造形状的精密程度和复杂程度是其他铸造方法无法比拟的。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失蜡铸法。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及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分别有精细繁缛特色的失蜡铸造青铜器出土。失蜡法铸造的特点在于蜡做的模型可以熔烧,根据其特点可得到造型很繁杂的铸造品。我国东汉时期在甘肃武威雷台汉墓中出土的“马踏飞燕”是失蜡铸造之后套装在一起的,也为失蜡技术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