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干胶标签印刷的历史、现状怎样?发展趋势如何?
我国是在19世纪年代末期开始不干胶标签印刷的,全部设备、技术从日本引进。由沿海城市天津、广州率先将这一新技术向全国推广。当时以卷筒纸加工形式为主,受设备技术的局限,只能加工—些简单图文的标签。进入90年代后,市场对高、档标签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国内的商品大部分为手工贴标,所以一些印刷厂用单张纸胶印机印刷不干胶材料。胶印机可印刷各类彩色印刷站,从而提高了标签印刷质量。尽管其它工序由单机完成,但不干胶标签的加工数量越来越大。实际情况是凡是能印刷的单位都能印刷不干胶材料。所以说当前我国不干胶标签印刷是卷筒纸和单张纸并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干胶标签印刷业。近年来市场对高、档次的,可自动贴标的不干胶标签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一些拥有先进技术装备的国外的专业标签加工商纷纷进入中国印刷市场,此外国内一些大的印刷厂也陆续引进先进的凸版和柔性版标签印刷设备。目前高、档次的标签产品不断增加,可部分地满足国内三资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的需要,但还有一定的潜在市场。目前,我国的不干胶标签在应用范围上正在逐步加大,自动贴标的商品逐步增多,今后发展趋势为:单张纸印刷的规模下降,卷筒纸印刷的数量上升。高质量设计、联动机印刷加工的网目调彩色标签将取代胶印机印刷的单张纸标签。高、档次的原材料的用量会越来越大,薄膜标签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商品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干胶标签应用市场,所以说我国的不干胶印刷大有可为。
常见的气泡问题
这些年来,对于静电引起的气泡现象已经得到了公认并有了很多解决方式,事实上,静电造成的贴标气泡问题确实是主要因素之一。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会产生气泡问题,容易被忽视,而当出现气泡现象时改进又会比较困难,即标签形状设计方面的问题。
举例:有一款产品的罐子设计突出了局部微起球形,上面贴透明PE标签,便于材料服帖,但在贴标后,尤其是经历了环境变化后,标签起翘严重,使用者往往会着眼于采用粘性更强的材料,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试验下,贴标时使用尺子把标签全方位的刮好,会发现局部有微微隆起的现象,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气泡!这种情况下,只有对标签的形状进行改善,才能有效的避免气泡的产生!
贴标时工人们的不同要求
在贴标时,对粘性的考量会有几个不同的概念:初始粘性和最终粘性。初始粘性是在贴标之初的粘性表现,而最终粘性则是在贴标并达到稳定状态后,粘性的表现。并不是所有的标签随时间推移粘性都会越来越强的,有的是初始粘性强,但最终粘性弱,有的是初始粘性弱(比常规的要弱一些),但最终粘性强,而最终粘性会随时间逐步增强在其范围内达到最、佳状态!
举例:有个罐子上需要贴铜版纸标签,为了贴的更好,选择的材料粘性比较强,但因为贴标机的问题,会有比较大比例的标签贴不好,工人们尝试把标签揭下来,但由于粘性很强,虽然贴的时间很短,但很多标签已经难以去除了!这就是对粘性的理解停留在最终粘性一个概念上!事实上,有很多标签的初始粘性会有意识的设计弱一些,而最终粘性却很强,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象!
另外,比如某地毯厂家,需要的标签要在客户端能轻松揭下来而不留(或少留)残胶,但大家知道,地毯粗糙,并不好贴标,为了达到贴标的性能要求,就可以考虑那些初始粘性很强,而最终粘性减弱的标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