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与粉笔的变奏曲
从传统的私塾式教育,到学习西方的课堂式教学,从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讲授式教育,到人手一台电脑、与互联网相连的互动式学习,中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疑,信息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用上幻灯机 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被一台幻灯机打破了。
这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初,远不止60年前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浙江嘉兴举办的千字课教学试验中,使用了幻灯机进行教学,揭开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序幕。从此,中国就一直沿用“电化教育”这个词,用以形容那些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科学普及局专门设立了电化教育处,负责领导全国的教育技术工作。到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各地开始建立电化教育馆,利用电影、幻灯、录音、唱片、扩音等电子设备和技术辅助教学,开展电化教育。1959年,上海外语学院建成了我国一座电教大楼,楼内就有个人听音室、电影放映厅、电影教室和语言实验室。
创建于1958年的北京市电化教育馆是我国最早的电教馆之一。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主任张虹波告诉记者,那时制作和放映教学电影是相当的事情,录音机还是德国进口的电子管钢丝录音机。当时,全北京市只有电教馆有一套这种录音机设备,主要用于外语教学,想用录音机的学校需要提前跟电教馆预约,到了预约的时间,电教馆的老师就带着录音机去学校里放。
在今天看来只是手指一摁的事儿,那时候可算是一件大事。那个年代,人们记忆中的课堂仍然是这样的场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本教材。黑板写满了,就用黑板擦擦掉再写。一堂课下来,坐在前排的同学嘴里、头发上、衣服上沾满一层白白的粉笔灰,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一听到传达室老大爷手摇的下课铃声,大家就蹦跳着涌出教室。
可以说,从建国后,中国电化教育才刚刚起步。,电化教育工作停滞不前,有些地方甚至在倒退,电化教育还无法真正广泛应用到课堂中。
网络连接小课堂与大世界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教育信息化也迎来了明媚的春天,迎来了快速发展的30年。
1978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随后,教育界步入了利用现代化手段发展教育事业的新征程。
这个阶段,录音机、投影机、幻灯机等基本电子教学设备逐渐走进各地校园。课堂不再只是三尺讲台上的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们也尝到电化教育的新鲜。
“至今我仍然记得一次在电教室使用幻灯片授课的情景,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觉得很新奇很有趣。”北京市退休教师周女士告诉记者。老式幻灯机有用煤油灯的,有用汽灯的,有用电池的。幻灯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成为当时一种非常时髦的上课方式。
1979年,时任国家科委主任的方毅将他出访美国时带回来的一台家用电脑转赠给了北京景山学校,这是景山学校的一台计算机。今天看来,这也许是全国中小学中最早拥有的计算机,北京景山学校也成为国内最早开展计算机教学、最早建立校园网的学校之一。
由于受到技术和内容的限制,景山学校的校园网发挥的作用很有限,但它毕竟在连接小课堂与大世界之间迈开了一步。据统计,到1985年底,全国约95%的区县都建立了电教机构,800多所高等院校及众多中小学都先后建立了电教中心与电教室。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电化设备的数量大幅增加,录音机等教学设备逐渐变成了教师人手一台,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租借了。一起走进课堂的还有电视机、计算机、投影仪等,拥有电化设备也不再是城市学生的特权,农村也开始有了电化设备的影子。
互联网推倒“围墙”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
上世纪90年代,这样的口号不绝于耳,成为当时中国教育信息化大踏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不知不觉间,优雅的下课音乐铃声取代了声嘶力竭的铁铃铛,投影仪等传统电化设备获得了广泛应用,一些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开始开设计算机课程,网络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电脑出现之初,人们对电脑充满了疑问:电脑是什么?怎么用?上世纪90年代末,这些疑问逐渐瓦解,人们开始积极地将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远程教育成为可能,网校也应运而生。
2001年,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就在教室中安装了大屏幕投影仪、实物展台和多媒体计算机,并通过百兆光纤与Internet相连,教室实现了数字化。之后,他们又开发了新的校园网平台,构建了适应网络环境的交流与沟通、教与学的活动方式,先后开发了“网上辅导”教学软件、“师生在线”平台、“师生在线交互教学平台”等,并在此基础上开设了网络课堂,充分满足了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经历过2003年中考或者高考的学生一定都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孙老师回忆说。因为非典疫情的发展,学校停课,学生只能在家学习。那时,老师在网上布置作业、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网上学习、提交作业、向老师请教,网络就在那样危急的时刻,成为师生间传道授业解惑的天桥。
每一种电子设备进入课堂,都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户,而彻底推倒教室围墙的,则是Internet进入校园,它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主营:蓝贝思特课桌椅
本产品特点:颜色多样 组装便捷 采用金属件焊接工艺使用二氧化碳保护焊,前处理工艺为脱脂磷化及抛丸除锈强化处理,涂装工艺为无尘静电喷塑;吹塑桌面、坐靠板;pp胶套,课桌椅地脚采用塑料套配装有PVC防滑脚垫,不仅防滑且降噪音,调节平衡的作用
本产品双侧牢固书包挂钩,旋钮式调节紧固方式,可方便不同身高学生进行调节。
我们一直专注于质量,一直专注于细节,让每一位顾客达到100%的满意,你的满意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蓝贝思特专注教育用品耗材14年值得你信赖。
做师生信赖的蓝贝思特!!!
谈谈老师和学生吃粉笔灰的危害有多大?
老师常需在黑板上书写、绘图进行讲解。在45~50分钟的一节课里,就要擦写数次,下课时,往往在手上、袖子上,甚至头发、肩膀上都留下一层白色粉笔灰。
天天如此,年复一年,工作20~30年后,消磨了数以万计的粉笔。不可避免地从鼻孔吸入一些粉笔灰。研究表明,使用传统粉笔,在讲台3m的直径空间内,工作环境竞与炼钢炉前工人受粉尘危害的严重程度极为相似。
传统粉笔的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石灰石)和硫酸钙(石膏),氧化钙,以及其它少量的金属及重金属元素如铅、锰、钡、镉等,即使后期出现的改进型无尘粉笔,只不过是在原始粉笔中加入油脂或聚醇类物质作粘合剂,再加入比重较大的原料,使粉笔的比重和体积都增大,不易飞散,但在实际应用中效果并不明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旧会产生大量粉尘,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严重污染室内空气。
根据我国疾病预防中心资料显示,由于粉尘中含有的害物质,我国3800万名专职教师发病率占到了全国总发病率的20%,为普通群体的8倍。而中小学教师呼吸系统患病率,而且均有随教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国内目前所使用的无尘板书教学产品中,以液体粉笔为代表的无尘教学解决方案在学校推行了几年,但生产厂家都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液体粉笔要更换或者改造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