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牌滚压时易产生的缺陷及措施
1.工件表面产生规律胜麻点
若在滚压后工件表面粗糙度较粗,表面呈现出较明显似冲头轻击的痕迹,其原因是由于硬质合金滚轮的型面有伤痕所致,此时可予以更换滚轮或对原滚轮的型面进行磨削(表面粗糙度数值低于雩矿)。
2.工件表面有印痕
滚压后目测工件表面有明显的印痕,但手摸无感觉,实际粗糙变较低,这是由于滚轮在滚压时有微量径向跳动所致。克服的方法是清洗滚针轴承,注润滑油,研磨滚轮型面。
3.工件表面起棱
滚压后虽然粗糙度较低,但目测和手摸工件表面时部有较明显的凸起感觉,这是由于滚压力和进给量过大所致。此时可适当减小滚压力,合理选择走刀量。
4.表面脱皮
当施加过大的滚压或滚压次数过多,滚轮与工件的接触面积过小,滚轮安装角度太大等都会造成表面脱皮现象,此种情况较严重时畿导致废品的产生,必须加以避免。
5、润滑冷却
润滑冷却是内孔滚压中的重要一环。滚压时应输入充分的润滑冷却液,既降低滚压时产生的热量,延长滚轮的使用寿命,使工件表面粗糙度变细,同时也可冲洗工件内孔表面,保证滚轮正常工作。在本例中,我们采用了防粘、防蚀和润滑冷却良好的硫化切削油作为润滑冷却液,效果良好。
常见景区标识存在的问题
一、景区旅游标识随意性强
一些景区的标识作用仅为指示,使用的材料也 各式各样。景区标识要包括旅游吸引物标识、旅游设施标识、旅游地环境标识和管理标识至少四类标识,才可以构成景区相对完整的旅游标识系统,更好地服务游 客。景区标识的材料也应与景区主题和当地文化匹配,充分展示景区特色和景区画面的美感。
二、译文标识问题明显
译文翻译或拼写 错误现象多有发生。没有译文标识的景区、未按规定使用中外文双语对照标识的景区、仅用汉语拼音替代外文标识的景区屡见不鲜。景区标识传达的信息必须准确、 清楚,设计时语言应简洁明快,易于理解和记忆. 特别是译文翻译应“信、达、雅“,避免中国式外语,海外游客看不懂,中国人不明白。
三、标识内容不连续、不统一
标识内容连续性差,客人不能统一辨认。尤其是信息符号不符合国家标准, 描述不专业, 游客很难理解或易误读。景区要序化标识,统一标识风格,内容准确无误,才能提高景区可观性,强化景区形象。
四、标识位置设置不当
标识牌设置的位置、大小与方向没有充分考虑观赏者的舒适度和审美要求。文字图案的排版设计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可读性差。标识要位置适当,设置于景区内的交通流线中,如交叉口、出入口、标志性景点前等游客必经之处。要在显眼的位置设置导游路线图,清楚地反映景区内 景点周围的情况;要有很大的能见度,使人们在一瞥之间就能看到所需要的信息,做到鲜明突出。
对于完善地铁站导识系统设计的建议
完善、设置合理的导向标识系统,可以为乘客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量,减少乘客的重复询问次数,为乘客的乘车带来方便。地铁站的导识系统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设计老年人易识别的地铁标识系统
把最全方面、最清晰、最易懂的车站信息提供给各类层次的乘客,很大限度地减少乘客在标识前的无效停留时间,是地铁标识系统设计的基础。标识的信息量要少而精、简洁而明确、重点突出。
(2)增加地面进出站口附近的标识
在现代城市中,市民出行大都需要换乘1次甚至2 次以上才能到达目的地。对于与其他交通方式(公共汽车、出租车等) 换乘的站点位置介绍非常重要。
首先,应在车站的一定范围内连续设置标识,表明附近有地铁车站并指向车站最近出入口;标志应醒目、便于乘客观看并与周围环境 协调。
第二,出入口设显示整体线网概况标志牌,使乘客了解自己的乘车路程,对于有换乘线路要求的乘客,可以减少站内的停留时间。
(3)完善地铁站出入口楼梯引导标志,实现导向标志设计标准的统一化、规范化
(4) 按国际惯例对站点进行三位数的数字编号
地铁站的站点除了国语、英文提示,还应有数字编号,让外国人甚至文盲都能一目了然。编号原则是:同一条线车站编号从起点开始,数字从小到大逐个编写。这样,除了方便外国乘客,对文化水平不高的中国乘客也有好处,和记住一个 陌生的站点名称相比,数字要简单快捷得多。
(5)积极尝试各类辅助性导识设计的开发应用
单纯依靠传统的标识类导识系统是不足以解决站台上瞬息万变的种种情况,因此要充分调动人类对空间的认知能力,合理利用站台空间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①利用站台造型装饰辅助导识设计.
站台的整体造型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最强烈、最直观的感受。站台整体造型的装饰化处理,会使车厢里的乘客更容易辨识空间,具备极强的导识作用。廊柱是站台空 间里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不同站台的廊柱进行差异化的处理,可以成为站台的另类“标识牌”。在设计上,可对廊柱的形态、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