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机井出水率3法1、调节过滤器缠丝间距过滤器是地下水进入井内的通道.缠丝过滤器制作简便、经久耐用、使用效果好、出水率高、利用广泛.但缠丝间距一律定为1.5毫米左右,这有两个缺点:一是缠丝的材料用量大,二是降低了过滤器进水能力.据研究和实践,在砾石占50%以上的沉积物为主的含水层中成井,缠丝间距以加大到3毫米为宜,每眼井比间距1.5毫米可节约紫铜线80千克,节约资金2500元左右,并提高了出水能力,事半功倍。
2、高风压钻井对岩石裂隙的更好的清洗,钻进过程中由于钻头振动可以促进岩石裂隙的增加从而使得岩石出水量提高。
3、钻井深度达到时,高风压清洗可以让井底不留下任何残留物,可使水泵因抽沙造成的损坏降低,同时可以在同比洗井的时间延长20年。
地源热泵井勘察定井条件湖北川通钻井工程有限公司根据多年在钻井领域的经验,综合分析认为:基岩山区地热形成必须具备五大基本要素,即“储、盖、通、源、滞”。基岩山区地热勘察定井,就是怎样利用较先进的勘察手段,来查明上述五大基本要素,在查明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认为地质条件可行,在条件相对较好地段确定井位,然后进行钻探施工。
地源热泵井勘察定井条件:
1、储:即“热储”,指埋藏于地下、具有一定有效空隙度和渗透性的地质体(底层、岩体或构造带),其中储存有一定的地热流体可供地热开发利用。
2、盖:即盖层。是指覆盖在热储之上的地址建造的总称,可以是第四系及包括其他不同时代的,一般属非渗透性或低渗透性的地址建造。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透水、透气性很差的泥岩、页岩、砂岩、胶结硕岩等碎屑岩类。
3、通:即导热通道。一般是指导热水的区域性深大活动断裂及有利于地下热水赋存的大型蓄水构造(如构造盆地等)。
4、源:即热源。供给热储中地热流体的来源,可以是现代岩浆活动或仅是来自地壳深部的热传导。一般在沟通深部热源的现代活动性断裂带,可构成局部的热源。
5、滞:即深层承压水滞流环境。
在地源热泵井钻探过程中,只要勘查区具备“储、盖、通、源、滞”五大基本要素,即可在地下承压水滞流地段布设勘察实物工作,也可将钻探成井风险降低到低点。
降水施工工艺大盘点! 降水井施工技术
1.0基坑降水设计方案
⑴井位布置
管井52眼-沿东区0即C、D座-基坑四周环绕布置井孔中心距基坑边线1.50m-井距平均约9.0m.集水总管采用-100mm直径钢管与φ50mm直径抽水管相连接,马道口处集水总管要进行掩埋,防止被车轮碾压造成破坏.
⑵管井构造
管井埋深27.0m,井孔直径600mm,无砂水泥管直径400mm
井管与井孔间的孔隙按以下要求进行填充上部2.0m用粘土填充封严2.0m以下采用2-4mm粒料填充10.0m以下至井底采用6-8mm粒料填充,滤管外部用铅丝缠绕并用尼龙布或80目丝网包裹牢固.
2.0降水井施工方案
2.1工艺流程
放线定井位-钻机就位钻孔-吊放井管-填充滤料
安装排水总管洗井试抽水正常抽水.
2.2施工顺序
⑴放线定井位.
⑵放样、钻孔至设计深度.
⑶安装φ400无砂滤管.
⑷井管底端封口接头应牢固防止反砂.
⑸在孔壁与砂管之间填充滤料接近井口1.0m范围内采用粘土填实封严.
⑹空压机洗井至水清.
⑺沉放潜水泵至井底0.5m处敷设集水总管用抽水管与泵连接.
⑻试抽水检查井管是否漏水水泵是否反转.
⑼测定每个管井初始水位和流量进行正式抽水.
⑽正常抽水监测.
2.3质量控制
⑴无砂滤水管必须通畅,滤料粒径均匀,含泥量少,均应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好井径-井深和井距.
⑶无砂水泥管接口必须用塑料布封严.
⑷每打成一眼井要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孔径偏差≤10cm
垂直偏差≤5井深偏差≤20cm.
⑸洗井后泥砂含量控制在10以内
⑹抽水期间应经常检查抽水管和水泵有无故障经发现应及时修理或更换,并应经常检查抽水情况,防止无水烧坏水泵,影响降水效果.
⑺在全部打井和抽水过程中必须有专人负责,做好成井记录和抽水记录以保证成井质量和抽水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