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行业的“铜铝之争”持续了很多年,尤其在铜价居高不下,电缆生产企业利润率急剧下滑的情况下,“以铝节铜”甚至是“以铝代铜”的呼声尤为高涨。但是对于“以铝节铜”是否行得通却是各有说法。在当前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电力电缆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到底有多大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
一、当解决标准短板
我们的标准远远跟不上新兴产业、新兴市场的需求变化。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风电、核电、光电复合、智能电网等一大堆的前沿产品,都没有“GB”标准的前期介入。市场和企业的关系犹如水和鱼。虽然我们也黯熟市场换标准的可能,我们也不需要埋怨“GB”是否跟得上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为了电线电缆庞大的市场,也为中国线缆经济融入全球市场打好前站,我们需要更多标准竞争意识和民族担当的责任意识。
二、当注重创新,强化专利意识
专利和创新意识是软实力的具体体现。目前,国内企业的拥有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比较少,实用新型专利比较多;可跨国集团往往申请的专利一般都是发明专利,可以看出国内公司与跨国集团的差距所在。另外,资料显示,如果按照人均计算,我国专利数仅为发达国家的14%左右。由此可见,我们提高专利的申请很有必要。同时,将专利技术与生产有机结合,提高专利成果转化率,专利技术最终要转化为生产力,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而美国UMI率先推出与铝合金电缆性能一致的连接端子,经过互联网媒体的宣传和报道,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连接安全问题深入人心,与铝合金电缆性能一致的铝合金铜过渡连接端子获得了用户一致认可。
互联网助推了这一过程,在这过程当中,互联网+实际是信息的共享,消除了信息鸿沟,拉近了企业、用户、第三方之间的距离,加快了行业朝正确方向的发展。对于铝合金电缆这项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连接安全理念的传播,使人们从了解到认识的过程大大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