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黄财神 编辑黄财神一面二臂,本尊形象为肚大身小,双手有力,肤色金黄,右手持摩尼宝珠,左手轻抓口吐珠宝的吐宝鼠。头戴五佛宝冠,身着天衣,蓝色莲花及珠宝璎珞作严饰。胸前挂乌巴拉念珠,以如意坐左脚曲,右脚轻踩海螺宝,安坐于莲花月轮上。诚心持诵黄财神心咒,可获其庇佑能财源广进,免除穷困,以及一切经济窘困。如果能发生无上菩提心,发愿救度一切众生于贫困,则福德更不可限量。黄财神为北方司财众部之首,掌诸宝库,故修持黄财神法、持诵其密咒,可消灭六道穷苦,增长福德、寿命、智能,以及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受用,财源茂盛,免除贫穷。但行者需发无上菩提心,勤行布施,广结善缘,万勿贪悭,心诚如一。
熏香/黄财神 编辑香供简轨黄财神香供简轨
伏藏大师德达林巴取藏
丹真绒布上师传授
将财神熏香点燃后,心想上师及诸佛菩萨如何皈依、发菩提心我即如何皈依、发菩提心,念诵:
皈依发心(3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 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 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四无量心(3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玉雕工具和过程玉雕工具
软轴机最初的主要应用范围是台式机无法搭载的大型玉雕作品,通常配合电磨这类手持设备使用,来完成电磨无法进行的细节工作。由于台式机的固定式磨头在处理某些器型上的确不如手柄那样灵活,很多人也会选择将软轴机应用在一些较小或较特殊的器型上。
由于对玉器的精细要求不断提高,琢玉人不断寻找和尝试更有利的设备。牙机便是琢玉人借用了牙科医生的医lliao设备,它的灵活性是目前所有机型中最hao的,因此主要应用于细节处理,而在粗重工作中几乎没有应用价值。
玉雕过程玉器雕琢主要包括选料、剥皮、设计、粗雕、细雕、修整和抛光等工序。
1.选料、剥皮
大多数情况下是根据玉料来设计,即所谓的'因材施艺'。玉料尤其是经过河水磨蚀过的砾石玉料,往往表面都有一层氧化层,此外裂和纹理如何延伸,雕琢前需要有所了解,这样才可能做好玉雕设计。当然玉石好的表皮,不能随意剥去,有时可以利用玉石表面不同的颜色进行设计雕琢好了可成为玉器的俏色,提高玉器的价值。
2.设计
玉器设计是雕琢玉器的关键。一般说来,设计者往往是根据玉料的颜色、玦度、纹理和形状来设计雕琢题材,选择适合玉料特征的题材,首先要最da限度地利用玉料,根据玦度和玉料外形设计,不能浪费玉料;利用好颜色,使其产生最jia效果;尽量摒弃玉件上绺裂暇疵。
3.粗雕
玉件勾好样后就可以粗取了,粗雕也可称为做胚,即按照设计要求将玉料雕琢成形,初步达到设计玉雕的基本造型。粗雕非常重要这一工序是整个玉雕是否成功的基础,玉料一旦雕琢,就很难回头,真可谓是'覆水难收'所以雕琢之前要慎重。4.细雕与修整细雕,顾名思义就是仔细雕琢之意。粗雕出玉填轮廓后必须经过细雕,才能完成玉件雕琢的全湖工序。细雕的目的就是对玉雕造型进一步精细勘划;使表现的花鸟鱼虫、人物山水、飞禽走兽从德胡的轮廓状态进人精que塑造真实、逼真、有动切、有表情的细微雕琢的过程。
5.抛光
抛光是玉雕中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玉作。无论你如何精雕细磨,玉件表面始终都是粗糙的,显示不出玉石晶莹剔透的美丽,只有完美的抛光才能使玉石表现出温润光洁的外表,才能使玉器具有高贵的气质,寸能展现什器的真实价值。
6、修整、刻字和落款
最后的修活不是必须的,但是有时确实至关重要的。因为有些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的毛病没有被发现,需要在抛光后修补。此外设计制作者或许需要在玉雕作品上落款刻字,一般都需要在作品完成后处理。
竹林山观音寺天公炉1946年,因台湾日治时期结束,信众将天照大神请出,迎回十八手观音佛祖,信徒提议改建为传统台湾式寺庙,新庙於1949年完成,并更名为「竹林山观音寺」。[1] 该寺重建後开放式参拜中庭设计为其主体特色。战後,信众日益增加,将原有十八坪位轮值祭祀区以及新加入之区域重新调整为三大轮值区:直属坪位、巡回坪位、正炉坪位,共二十二个坪位,日後各地参予者众,轮值区域增为二十四至二十六;1970年代中期(1977年),再次召开会议重新调整整并,而为现今范围扩及北台湾四个县市十五个乡镇市的二十个坪位之规模。此时竹林山寺重修,大殿是由名匠陈己堂施作,三川殿由廖石城操刀。竹林山观音寺早期曾赞助文化大学棒球队,该队名为竹林山。并举办过全国性体育竞赛,邀请国外选手参加。为了奖励清寒优各级学校学生,设立奖学金,每年定期颁发,受惠学生已经有好几千名。提供青年朋友户外活动场所,寺内设置完善之露营区,免费开放。民国七十三年(1984年)十月,兴建鹤龄交谊中川及图书馆,提供老人休闲娱乐活动及提昇良好的读书环境。民国七十三年(1984年)兴建网球场四座,免费供各界人士打球,使运动人口增加不少。为宣扬台湾文化,教孝,教忠,後花园围墙上,由各地信徒捐献经费,塑造以忠、孝、节、义为题材雕像,人物鲜活生动,颇受各界人土的赞许。为扩大服务民众,兴建二千五百建坪的青年活动俱乐部。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元宵节,台北县花灯展览就在这幢建筑物举行,游客超过百万人,为节庆掀起高潮。[1] 竹林山观音寺1950年从日式建筑改建为台式建筑,历经半世纪岁月,庙体建材日渐腐朽,多届董监事研商後,决定民国八十九年(2000年)九月二十八日动土改建,工程历时十二年馀,共耗资新台币廿亿元,於民国一○一年(2012年)十二月九日重建入火安座大典後,正式重新启用。该寺另建全台首见的「环保香炉」,直径四.二台尺,重三千五百公斤,内藏暗管和抽风马达,可将烟雾往下抽出,让信众烧香不再睁不开眼或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