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型号和产品表示方法
1.用汉语拼音个字母的大写表示绝缘种类、导体材料、内护层材料和结构特点。如用Z代表纸(zhi);L代表铝(lv);Q代表铅(qian);F代表分相(fen);ZR代表阻燃(zuran);NH代表耐火(naihuo)。
2.用数字表示外护层构成,有二位数字。无数字代表无铠装层,无外被层。位数字表示铠装,第二位数字表示外被,如粗钢丝铠装纤维外被表示为41。
3.电缆型号按电缆结构的排列一般依次序为:绝缘材料;导体材料;内护层;外护层。
4.电缆产品用型号、额定电压和规格表示。其方法是在型号后再加上说明额定电压、芯数和标称截面积的阿拉伯数字。如VV42-10 3×50表示铜芯、聚氯乙稀绝缘、粗钢线铠装、聚氯乙稀护套、额定电压10kV、3芯、标称截面积50mm2的电力电缆。
电缆为什么会放炮?
电线电缆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尤其是使用了非标电线电缆的情况下。电缆在运行时,发生两相(及多相)接地或相间短路故障时,大多造成系统跳闸,这种故障现象俗称--放炮。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造成'电缆放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1、电缆内部三相芯线发生互相之间的短路故障、或者其中一相对电缆外皮短路故障,都会产生非常大的热量,使得故障处爆裂。
2、比如绝缘层内颗粒、杂质、气泡之类,或者是有外部机械损伤。
3、检查电缆是否弯曲太很把电缆给伤了。
4、弯曲半径太小,机械外力损伤,直流电阻试验离子释放未尽,额定电流过载。
电缆放炮都是在运行中发生的,会造成系统突然跳闸,这对生产极其的不利。我们认为电缆系统如果经常出现放炮故障,说明电缆线路的施工、运行、维护和管理等环节中存在较大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抢修工作完成以后,应当认真查找原因并加以消除,避免再次发生放炮事故。
电力电缆并联使用,实际载流量应重新计算
由于目前电缆导体实际生产和供货截面积的限制,用户现场两根及多根电缆并联使用向负荷供电的情况十分普遍。但是电力电缆并联使用,实际载流量必须充分考虑实际因素并且重新计算。
多根电缆并联使用,每根电缆的型号、规格、产品长度要保持一致。否则会由于相同型号不同规格的电缆导体线芯实际并联通电使用过程中,由于导体电阻之间差别较大,造成负荷电流分配严重不均匀,甚至造成并联通电使用的个别电缆线芯出现旁路现象,造成并联使用电缆中的某根电缆出现过载发热现象。
即使相同型号规格的电缆绝缘线芯在并联使用中,也会由于电缆敷设方式的不规范性,造成电缆实际使用载流量与理论计算给定值之间存在差距,进而造成电缆并联使用后出现发热现象。例如6根电缆正常在空气中毫无间隙码放敷设后,其实际载流量要下降到约为理论载流量计算值的60%左右。在上述敷设方式下,如果电缆实际敷设数量再增多,每根电缆的实际载流量可能比理论计算载流量给定值的60%还要低。在这样的敷设条件下,即使并联电缆的理论计算载流量能够满足实际负荷的需要,但多根电缆实际并联使用后也会出现过载发热现象。因此在并联使用的电缆在理论计算设计阶段,必须对不同敷设方式下对电缆实际载流量的影响加以充分考虑和校正,并对电缆的实际敷设方式作出合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