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城隍庙
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大街的西安都城隍庙是市内仅存的两座道观之一,也是国1家级重点文1物保护单位。600多年来,虽历经沧桑,但宏伟依旧。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门内九曜街,明宣德八年(1432年)移建现址,是当时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统辖西北数省城隍,故称“都城隍庙”。
清代曾屡建屡毁。庙院规模宏大,分庙院和道院两大部分,现仅存有清雍正元年(1723)重修大殿一座,斗拱出檐,雄伟状观,顶覆琉璃瓦,前檐格扇门窗浮雕各种图案花纹,雕工精细,图案精美,殿内原塑立有城隍、判官、小鬼等像。
凌云寺维修巧用小琉璃瓦妙处
凌云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主体建筑构成,呈三重四合院布局,寺貌堂皇肃穆。根据维修施工方案,天王殿的主体建筑一期维修工程已经完工。举目仰视,只见修葺一新的天王殿飞檐凌空,红墙碧瓦,巍峨壮观。
“其实,从唐代起,凌云寺也一直多有修缮。”比如弥勒殿前四座建于明代和清代的纪事石碑,取自凌云山白垩纪上统夹关组砖红、紫红厚层状砂岩。这类砂岩胶结物含泥质较重,稳定性和强度较差,历经数百年风雨剥蚀、阳光辐射,严重风化脱层。1985年,文1物部门给石碑加装了碑帽、玻璃防护罩。可是,后来地面抬升,造成碑内潮湿空气滞留,石质风化加重。于是,寺院委托省文1物考古研究院,经过清洁,采用砂岩保护液、抗藻液等涂刷,进行防水、防污、防风化处理,用塑性好的改性环氧树脂作粘结加固,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将四座碑搬移至藏经楼旁桂园注易洞长廊南端保护。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为什么都如此喜爱琉璃瓦
琉璃瓦质地优良、色彩艳丽且抗冻融性好,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环境,并给人以富丽堂皇之感。
琉璃瓦是中国陶瓷宝库中的古老珍品之一,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增添了美丽的彩色。琉璃瓦色彩绚丽、金碧辉煌、造型古朴、富有民族风格和传统特色。如沈阳的故宫、东陵(福陵)、北陵、皇寺;调兵山的明月禅寺;抚顺的高尔山公园、萨尔浒风景区;大连的西游记宫、九重天;丹东的鸭绿江公园、五龙山灵峰禅寺;本溪的水洞;杭州的西天目山禅源寺;内蒙通辽的莫力庙;呼伦贝尔的达尔吉林寺;吉林的长春电影城、万寿寺、普门寺、杨靖宇纪念馆;
琉璃瓦是一种屋面建筑材料,是在陶瓦或檐头饰物的表面施上一层薄而细密的彩色釉料经一定的温度烧制而成。各地条件不同所采用的原料也有所差异,琉璃瓦属于建筑陶器,烧成温度一般在1100℃—1250℃左右。琉璃瓦即使久经风霜雨雪,严寒酷暑,依然永葆常新,因而琉璃制品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