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屋面系统大致可以分成坡屋面和平屋面两个系统。坡屋面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我国自有史记载以来至清末,房屋建筑几乎都是坡屋面的。国外也大致如此,不过更具特色和多样性,如有各种尖屋顶、圆球屋顶等。平屋面系统实际是从古代城堡结构演化而来,伴随着现代混凝土构件的发展,在许多高层建筑上获得了广泛的采用。
坡屋面之所以防漏性好,是因为坡屋面有15度以上的坡度,与平屋面相比,“排”重于“防”,“导”重于“堵”,屋面不会积水,自然就不易渗漏水了。此外,坡屋面一般是以瓦片作为防水层面,瓦片较小,上下左右搭接而成一个完整的坡屋面,春夏秋冬,寒暑变化,瓦片热胀冷缩自如,其防水层面不易破坏。坡屋面的存在还起了与下面房间的隔离作用,故能够在不采取其它措施的条件下,使下面的房间隔热保温。
由于房顶坡屋面的设计和建造可以千姿百态、五颜六色,于是房屋漂亮了,更具个性化了,城市美观了,许多旧的平顶楼也纷纷进行了平改坡改造,坡屋面系统已成为中国住宅建筑的主流。
坡屋面的主材料各式各样:木板、树皮、竹条、茅草、麦杆,甚至还有石片等等。但这些材料防水性差、寿命很短,直到人工烧制的黏土瓦出现后,才算有了真正的屋面材料。所谓“秦砖汉瓦”,说的是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出现黏土瓦了,这种瓦呈圆弧片状,用黏土制作成形后,高温烧结而成,为黑灰色,盖瓦时一排排相互正反搭接,片与片呈鱼鳞状。这种瓦片很小、很薄,很容易破碎。如今,除城市中一些仿明清的建筑还使用外,已很少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