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 值大于 2 .52 时 ,该合金就会出现σ相沉淀 。此值在计算时 ,各元素的原子百分数
仅是合金基体中的元素浓度 ,由于其他相的析出引起基体中元素浓度的变化无法计算 ,加之
未考虑间隙元素碳、氮和少量钛、硅存在的影响 ,因此常常引起偏差 。尽管如此 ,利用 N v值
仍可大体判断σ相的析出倾向和它的稳定程度 。1984 年以来 ,M orinaga 等通过对过渡基合
金固溶限问题的理论处理 ,提出了 M d 新参数作为过渡金属基合金相稳定性的量度 ,在实
际应用中 ,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吻合 。
对于每种成分的奥氏体不锈钢均存在 M s 和 M d 两个相变点 ,M s是在冷却过程
开始产生马氏体相变的高温度 。M d 是形变诱发马氏体转变的高温度 ,通常是以其应变
量 30 % 冷变形后产生 50 %α′的温度作为标识 ,即 M d(30) 。两者均受钢中的合金元素含量的
影响 。除钴外 ,所有合金元素均降低 M s 和 M d ,M s 和 M d(30)的经验计算公式如下 :
M s(α′) = 13 0 5-6 1 .1 ( % N i)-4 1 .7 ( % C r)-3 3 .3 ( % M n)-2 7 .8 ( % Si)-1 6 6 7 ( % C + % N )
M d (α′) ( 3 0/5 0 ) = 4 1 3 - 9 .5 ( % N i)- 1 3 .7 ( % C r )- 8 .1 ( % M n ) -9 .2 ( % Si )- 1 8 .5
( % M o)-4 6 2 ( % C + % N )
由于砹的同位素半衰期短,而且数量少,其性质大多是用外推法由它的同族元素得到的估计值。砹原子
的外层电子构型为 (X e) 4f145d106s26p5, 原子半径为57p m ( A t + )和 227p m ( A t-),电负性 2.2,熔点 575 K,
沸点 610 K,电子亲和势 (At→At-) 270kJ/m ol。砹有21 个同位素, 最重要的同位素是210 At (半衰期 8.5h)
和211 At (元素的原子相对质量 210.9875, 半衰期7.21h)。砹同位素的核性质列举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