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渠道
传统产业发展到今天,就渠道方面而言,无论是内销还是外贸,都需要扁平化。传统的内销渠道一般有两种模式:大客户直供和代理商模式。这两种模式下工厂都无法直接对应中小客户,没办法给中小客户提供服务。
B2B平台的出现,为企业销售渠道的改进提供了解决方案。先看内销方面,B2B平台能够把上游代理商或工厂,与下游次终端或终端链接起来,直接提供货源的匹配功能。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撮合、代销和直营。撮合模式下,一般上游是代理商,下游是次终端或终端;代销模式与撮合模式的上下游是一样的,但钱和票走平台。直营模式下,上游是工厂,下游是次终端或终端,钱票货全部走平台。现在市场上谈及和应用最多的是这三种模式,尽管它们之间有不少区别,但其实在我看来,它们思想都是一样的,都是解决新渠道的一个服务问题。在渠道扁平化的变革下,上游都希望能直接面对下游,撮合、代销和直营,都是解决中小买家的供应链服务问题,但是不同模式下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一样。
到今天,我依然认为撮合服务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因为撮合服务是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最多用户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因为你只有建立足够多的有效用户池,才可以做用户分级,做漏斗模型,才会拥有大量的数据,公司未来的自营或平台业务才会出现指数级的增长,才有机会成为10亿美金级公司。
再看出口,现在我们发现出口渠道扁平化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多了,因为现在做出口通道的服务商已经很成熟了,全国有影响力的差不多将近10家,它们解决了物流、通关这些问题。出口B2B平台成功的关键是,要能帮助企业在海外找到订单。它的模式就是帮助国内的工厂,越过海外的一级代理商,直接到次终端或者终端。以前做这个很难,因为以前这个通道不成熟,做这个就要解决物流、通关等问题,以及产品到国外要处理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这个通道已经很成熟了,尤其是在目前产能过剩的时期,致力于出口的、能解决订单问题的B2B平台已经越来越多。
对于从渠道改革这个点进入的B2B平台,要特别关注客户留存率、库存周转率、资金安全这三个指标。在不断开发新客户的同时,要不断的研究老客户的留存,不断分析客户为什么流失,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借此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不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平台不可能创造一个伟大的平台,找钢网发展到今天,我们始终把用户体验放在di一位。我们最开始做自营的时候,库存周转率是45天,传统贸易商也是45天,没有区别,后来我们不断的优化这个指标,不断分析哪些SKU畅销,哪些SKU滞销,根据用户需求改变采购品类,把库存周转率优化到10.3天。对于直接做工厂自营的平台来说,资金安全至关重要,很多B2B平台都是现金流为负,拿货需要给上游交纳保证金,当公司因快速发展导致运营资金紧张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大堆保证金是拿不回来的,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未来,B2B平台对传统制造业的内销和出口,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渠道的变化。
五、新制造
制造属于生产环节,我认为中国新制造的元年已经开始了。最近我走访了一些企业发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很多企业的制造水平已经不亚于国外企业了。中国出口的趋势比以前更好,中国的产品更有竞争力,中国制造业也能出现很多创新技术。未来几年,中国本土产品的质量以及工厂的效益、效率会越来越好。在新制造环节,我觉得未来会体现出以下几个关键特点:
di一,在产品研发环节,除了研发自身技术之外,还可以通过B2B电商平台提供的大数据反馈,决定应该生产哪些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做好产品研发的定位。事实上,以前的工厂离消费终端很远,而现在却很近。通过流通数据反馈,工厂知道应该生产什么,不应该生产什么,这样会促使工厂去关注该怎样在生产端获得更大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说,未来同质化的竞争会越来越少,那些主动和电商平台合作,通过大数据合作获得产品研发优势的工厂,就会获得更快速、更长久的发展。
第二,随着订单碎片化、高频化,以及批量化小单趋势的加强,传统工厂整个生产的工艺和作业流程的不适应,以及其本身作业效率低下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凸显。当这些工厂和电商的SAAS系统结合之后,就会发现,它的整个经营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了,这一类主动拥抱电商SAAS系统的制造工厂,就会优先于它的同行。
第三,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大规模应用会成为新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比如人工智能AI、机器人、物联网、增强现实AR、工业4.0等,我发现越是生产效率落后的行业,人工智能的价值越大,可以极大的优化制造业效率,这些新技术的普及都会在工业化领域率先形成一个核心竞争力。现在,中国很多制造业还停留在工业2.0或3.0阶段,但是未来10年,我相信工业4.0会得到高速的发展。B2B平台的出现导致了新渠道的规模化,可以让工厂去应对大量的、零散化的订单。但这对位于制造上游的“工业4.0”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上下游各种数据的gao效联动,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才是更高的。因此,它会促进传统制造业向“工业4.0”迈进。此外,“工业4.0”很多硬件的成本也将不断大幅下降,这会促使整个“工业4.0”形成一个新的爆发点。
下一步,互联网将如何重塑社会形
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本身看着很像个学术问题,也并不重要,但实际上这种趋势会影响每个人,并一定会改变社会的结构。那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社会到底会走向那里?这也许可以从赚钱的方式看出一些端倪。
互联网公司会有很多种,但盈利模式不外乎六种
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很多,但经过验证的盈利模式则没有那么多,大致有下面六种:
di一种模式是最传统的卖货模式,可以包含传统的百货里的东西和按摩这类服务。这种模式在互联网上实现出来就是电商O2O。
第二种模式也算卖“货”,但货有点特殊,卖的是数字产品的使用权。最初是Windows的License模式,到现在则体现为IaasS,PaaS,SassS的服务费。Windows,Oracle现在仍是License模式,但云服务已经过度到只收服务费了。
第三种则是搭平台进行分成模式。这在起点这样的网站上体现的比较明显,在那里作者与起点网分享付费订阅的收入。
第四种模式是广告模式。这模式骨子里相当于是卖流量。而广告本身又可以分为三代:di一代是电线杆小广告式的,门户的广告,电视的广告都是这种;第二代是Google式的,根据关键字提供相关联广告;第三代则是基于人的,软文类广告是这类。
第五种则是卖增值物品。游戏和QQ的皇冠都是这种模式。
第六种是虚拟央行模式。这个比较特别,需要多说一点。央行和一般银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赚钱,但制造钱。现实里央行可以通过发行更多的chao票来收铸币税,但对于虚拟世界这就是一种盈利模式。想象下只要一个虚拟社区足够大,那它的虚拟货币就具有极高的交换价值,这样一来发行量就是可以赚到的钱。当然你恶意发行肯定会在虚拟世界导致通货膨胀,但在极度通货膨胀和不通货膨胀间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在很多时候你可以即发行10亿也可以发行11亿,只要未来有办法回收。这背后其实是货币发行权的价值,其实是一种很微妙的模式。这模式逻辑上成立,所以我把它列在这里,但这题目太复杂,在这篇里不会展开太多。
眼下来看经过确实验证的模式大致就这么多,所以可以认为不管一个公司讲了多少让人眼花缭乱的故事,如果不能在这几种模式上找到依托,那其实这公司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