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袋涉及一种树木移植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树、古树名木迁移的方法。树木对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地球的生态平衡有着重大作用,古今中外,人们都把植树作为一种美德和文明行为加以倡导。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人口在不断地增加,城市在急剧地扩展,土地、森林、树木在不断地减少,大树、古树更是日见珍奇。我国规定100年以上的树木为古树,据建设部“八-五”、“九-五”普查统计,全国100年以上的古树约20万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树约2万株。古树作为活的文物,在环保,气象,地理,水文,植物进化与变异,树木生态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保护古树、培养古树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我国九十年代后期,基础实施建设进入一个高潮。各地不断发生建设项目与古树保护的矛盾。砍伐古树,以使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已为社会各界所不容;避开古树,往往要增加巨额投资,又使业主难以承受。例1浙江省宁波-台州高速公路,在三门县岭口村遇上一棵千年古樟树。该古樟正好位于设计的岭口互通区1号桥中心轴线上。如果绕行,国家要增加5000多万的投资;砍伐,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当地居民坚决反对;因古樟根颈空腐,直径2米,高17米,用目前园林界传统的大树移植技术,又无法移植古樟。目前,高速公路已修到了古樟面前,只得停下来。全国数十个新闻媒体披露此事,主管部门十分为难。例2杭州市城区正在修高架公路,在文辉路与上唐路口遇上了两棵相距5米,胸经约1米,高约20米,树龄约500年,长势茂盛的古樟树。两棵古樟正好档在要修的高架公路中间。当地园林部门曾移植过不少大樟树,有死有活,移植这样高大、古老、连体的樟树,没有良策。绕行还是砍伐,杭州市政府公开征询全市人民意见,初步决定实施高架公路绕行。这将引起两侧建筑物的大量拆迁,新增投资数千万元,而且古樟大部分枝叶将荫于高架公路之下,对古樟生存非常不利。类似这样的事例各地还有许多。从上述两例可以看出,对古树实施砍伐或绕行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主要原因是目前园林界还没有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成熟的技术与方法。初步估计,我国每年在各种建设项目中因不得已而花费的此类款项约30亿;而因不得已砍伐大树所造成的损失则难以计算。
您对此产品的咨询信息已成功发送给相应的供应商,请注意接听供应商电话。
对不起,您对此产品的咨询信息发送失败,请稍后重新发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