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效低耗配电变压器的推广政策及活动 1998年,国家计委、原国家科委及原第y机械工业部在“第十八批节能机电产品推广项目和第十七批淘汰产品目录”中明确规定了禁止生产和销售S7系列变压器产品,推荐使用SS9系列节能变压器。2000年初,在国家经济贸易委y会和国家发展计划委y会联合颁布的《节约用电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要加速变压器的更新改造、推广节能型变压器。这是我国政府第y次将变压器的节能改造列入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2002年1月,国家经济贸易委y会和国家质l技术监督局启动了变压器能效标准的制定工作。该标准的制定将有助于规范变压器市场,促进节能型变压器产品的应用和发展,该标准有望在2003年年底出台。为了使电力用户更好的选用合适的变压器,国家电力公司准备出台《配电变压器能效及经济评价导则》,该导则正在制定中。
我国配电变压器通常是指电压为35kV和10kV及以下,容量为6300kVA以下直接向终端用户供电的电力变压器。目前全国网上运行的配电变压器总电能损耗为411亿kWh,约占2000年总发电量的的3.16%。尽管配电变压器已是g效的设备(95~99%),但由于其数量巨大和空载耗电的固定性,变压器效率即便有微小的改进也能获得想当大的能源节约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其本身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
{长}{长}{长}{长}
配电变压器的发展趋势 90年代后期,我国配电变压器行业发展速度较快。1997年以来,由于受到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的拉动,电力变压器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1999年电力变压器产量增长了24.8%。2000年电力变压器产量增长了15.88%,配电变压器的数量比重增加:1999年配电变压器数量比重由1998年的34.72%上升到39.51%,增长5个百分点;2000年配电变压器数量比重为36.89%。城乡电网改造工程选的油浸式配电变压器设备已经全部实现了由S7型向S9的转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新的低损耗配电变压器相继开发成功。国内许多变压器制造商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及设备,不断研制开发低损耗变压器和各种结构形式的变压器,如油浸式变压器已出现比S9系列更节能的S11S13系列,新型干式变压器的SC9系列以及非晶合金铁芯等低损耗产品都显示了我国配电变压器的节能潜力。
此外,在网上运行的配电变压器中役领超过20年效率低的老旧变压器约占10%以上,估算容量约为2.43亿kVA。这些变压器是按照60、70年代的标准设计的产品,损耗非常高,,如果花一定投资S9或S11、S13去替换老旧变压器,必定会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依不同容量的计算,购置S9变压器去替换老旧变压器的投资回收年一般只需2~3年(未计旧变压器回收费和拆装费条件),其节能潜力巨大。
{长}{长}{长}{长}
新型变压器专用设备
变压器生产工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非标准专用设备,因此其工艺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专用设备的水平。产品质量的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是要通过先进的专用设备来实现的。变压器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要靠专用设备来支持。
20世纪80年d开始进口国外设备之前,我国的变压器专用设备技术水平总体上是比较低的,除绕线设备有专业生产厂生产外,其余绝大部分为自制的相对比较简单的设备。
铁心加工只有少数几家厂有简易的纵剪线,但自动化程度低,剪切精度不高,而且生产效率低。其他绝大部分厂家均为手工剪片。在器身干燥方面,工艺水平高一点的也就是采用真空热风循环干燥设备。绕线采用的是简单的卧式绕线机,人拉锤打。油箱生产大部分为手工操作。
进入80年代,变压器行业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专用设备,到中期达到高潮。这一时期进口的设备具代表性的有纵剪线、横剪线、煤油气相干燥装置、波纹油箱生产线、低频电热干燥系统等。到90年代,由于干式变压器的推广,进口了一批环氧浇注设备和箔式绕线机,而且几家大厂进口了绝缘件加工中心。
至此粗略估计,全行业共进口120~130套(台)设备,约花费外汇9000万美元。这些设备多数具有当代国际水平。虽然重复引进较多,花费了不少外汇,但毕竟解决了当时的生产急需,使进口设备厂家的生产工艺装备水平至少跨越了十年,上了一个大台阶。
同时也使国内研制专用设备单位的科技人员开阔了眼界,为国内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研制国产设备提供了极好机会。当时机械部适时地部署组织国内力量消化进口设备制造技术,研制国产设备,以期替代部分进口设备,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归口所和设计院也多次开会研究并制定攻关计划。有关单位的科技人员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到80年代后期,列入攻关计划项目的大部分按期完成,终于研制出一批较先进的专用设备,如纵剪线、横剪线(各种规格)、煤油气相干燥装置、低频电热干燥装置、净油机、箔绕机、立绕机、环氧浇注设备等。
{长}{长}{长}{长}